首页 三国袁尚传 下章
第十一章 起兵
 因为前程未卜,袁绍将家小差人托付与至…兖州刘岱,但袁尚坚决要求随军前往河北。

 到达渤海郡治所浮后袁绍带着郭图去了趟

 邺城拜访韩馥,顺便结识了当地一众士族名士。

 在郭图同乡,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韩馥许诺供应袁绍军马的粮饷。

 来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

 韩馥害怕袁绍坐大,于是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

 袁绍虽有不满,但无奈寄人篱下只得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尚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其中令袁尚在意的就有逢记和田丰田元皓。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在袁绍卑辞厚帀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尚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

 公元一**年的九月注定是多事之秋。

 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

 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接着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

 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幷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

 不久又自己担任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控制住司隶后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没有止境。他时常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就被打死。

 当时,洛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

 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董卓暴行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私下有密探进入洛,与王允等大臣有联系。

 当得知董卓的这些举动又羞愤又恼火,因为有韩馥的监视又不能轻举妄动,着实让他窝火。

 这天议事,袁尚趁机建议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

 田丰听到袁尚的计策,也不暗下称许,当下附议,于是袁绍依计行事。

 袁尚又说:“袁家四世三公而父亲声望崇高,应当首倡义兵传发檄文,这样天下豪杰也会来归附,何愁大事不成。”

 袁绍有些犹豫,问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诸位以为如何?”

 许攸说道:“董卓暴行天下人所共愤,率先发难可名利双收。”

 袁绍担忧道:“就是不知韩冀州那会如何反映。”

 郭图不以为意地说:“到时候天下群雄响应已成大势,韩冀州也只能倾尽全力支持我等。”

 袁绍一拍积案道:“就如此,起义兵,讨伐董贼!”

 这个扬名的机会袁尚自是不会放过,苦思两后终于写出了篇檄文,由袁绍传抄天下。

 邺城,州牧府中。韩馥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份檄文,请属下的从事们来商议,说道:“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有些恼火地说:“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谈到袁绍、董卓!”

 韩面有惭愧之

 刘子惠又劝说道:“兵者凶器也,不能抢先发动。现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有人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韩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赞同。

 汉初平元年一月。

 接到袁绍传发的檄文后,各地豪强坐观着有起兵着也有。

 却不像小说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起兵打出讨伐董卓旗号的有: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袁绍与王匡进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则属于张邈军下;

 袁术屯兵鲁,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

 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

 等各诸侯向酸枣汇合后推举了袁绍为盟主,袁绍也自立为车骑将军。连同迟来的公孙瓒一起歃血为盟。一时间关东联军声势浩大。

 这时在洛的相国府中,董卓正在召集文武心腹议事。

 董卓赞许道:“还是李儒的主意好啊,提拔那些人任高职,我们的人只在军中任中郎将、校尉。一来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二来大权还不是在我手上。”说完他狂笑不止。

 众文武都口称:“主公英明”

 李肃也拍马道:“相国大人功盖万代四海归附。”

 就在这时传令官禀报说:“相国大人,渤海太守袁绍起兵造反,传发檄文于天下,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

 半响众人没有反映过来,或是不敢言语。

 董卓突然掀翻积案吼道:“该死的袁绍就不给老夫安生,这次一定领兵诛灭他,立即召集兵马剿灭关东叛逆,诛灭其全族,看谁还反我!”

 李儒皱眉不语,放走袁绍是有他的考虑的在那情况下也确实没错,但现在他虽然觉得出兵关东不如固守的好,但深知董卓脾的他不敢再多说什么。

 尚书郑泰出列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

 董卓恼怒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

 郑泰拱了拱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认为崤山以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您在西州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飞军事。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中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锋,决不是您的对手。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而且崤山以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已很长,百姓不熟悉作战,函谷关以西地区新近受过羌人的攻击,连妇女都能弯弓作战。无下人的畏惧,没有像对幷州、凉州的军队作为爪牙,作起战来,犹如驱赶老虎猛兽去捕捉狗羊,鼓起强风去扫除枯叶,谁能抵抗!无事征兵会惊动天下,使得怕服兵役的人聚集作。放弃德政,而动用军队,是损害自己的威望。”

 董卓这才高兴称是。在众人商议下决定固守虎牢、汜水,防止关东联军从河内渡过黄河。

 酸枣,联军军营。

 袁尚在自己营帐里思索局势的变化,他知道讨伐董卓因为联军内部的各种矛盾,最后是无疾而终的,现在己方也却是没有一举诛灭董卓的力量。

 其实西方有句话说的是,堡垒往往是被从内部攻破的,历史上的西凉军团不正是如此吗?

 自己本想让袁绍在这期间多招揽一些英才的,不想曹帐下已经有乐进、李典,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其中卫弘尽出家财资助曹,现在他手下堪当大用的将领还真不少,只是还缺顶级的谋士。

 反观袁绍一方,在袁尚看来,袁绍的嫡系中淳于琼不仅是个大酒鬼,其统兵能力一般,若论将才只能说是三

 经过深入了解,他知道文丑是个胡汉混血,所以有这么个别扭的名字。

 颜良是个小地主,也幷不曾认真学过兵法韬略。

 这两人与典韦等一武将的武艺相差不远,带领兵马阵前冲锋确实很是适合,但论统兵作战却不能独当一面。

 所以真正能算将才的,现在只有张辽和自己的嫡系黄忠,可惜这两人都不怎么被袁绍看重。

 袁绍起兵,也想天下英杰来归附,所以征召了些名士,但袁绍用人亲疏首看的是出身门第,那些现在还不彰名的人才他是看不上的,所以现在张辽也仅仅是个部曲督。

 袁尚在他征召名士时,也举荐了一些后世的英才,但一来他不知那些人的详细情况,二来那些人名声还不大,而且也很大,能召来几个就不得而知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东联军是没有军事行动的,只是隔三岔五地议事和设酒宴。

 袁尚觉得无趣,就跟典韦黄忠一起练兵士,特别是典韦统领的那三百骑兵,选拔时候他不仅要体能强健也尽量选没有家累的,他要练成嫡系精锐,像后世的尖刀特战队。

 于是让典韦黄忠不仅练他们长短兵器和骑,自己还找来猎戸,传授些像后世军队野外生存的训练,一些伪装刺杀、护卫的训练也是少不了。

 最后他将三百亲卫取名为“狼卫”

 在练过程中,一个小兵因为经常在袁尚所部营外观望,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绍在冀州也征召了一些兵卒,但军服甲胃是和原来西园的军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袁尚知道这是个冀州的新兵。

 幵始他还没怎么留意,但转念一想保不准是细,小心是不会错的,于是他叫典韦带来了那冀州新兵卒。

 走近后那兵士拱手道:“不知大人找在下何事。”

 袁尚看他语气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相貌不甚英俊却带着一股锐气,让人产生好感,身体长的也很是匀称。

 典韦在袁尚旁边戒备,轻声道:“是个使的好手。”

 这样一来袁尚更是好奇了,问道:“你是哪一部的,姓什名什?”

 那兵士继续不急不缓道:“小人赵云,淳于将军所属。”

 袁尚呀的一声,他吃惊不小,难道真是那个赵云吗?

 是有说他在袁绍手下做过小兵然后投靠了公孙瓒。他有些激动地确认道:“你是哪里人士?”

 “真定常山”

 袁尚心里抑制不住喜悦,面上却淡淡问道:“那你为何总是看我部练?”

 赵云是知道这里是袁绍三公子袁尚所部兵马,而且自从那篇檄文传发天下后,袁尚名声更大了。

 他想不到袁三公子如此年青,而且训兵马虽然有些不同寻常却是颇有章法。

 赵云拱手答道:“看公子练兵颇有名家法度故好奇尔,望公子勿怪。”

 袁尚又问道:“你可愿意来我部?”

 赵云谨慎答道:“赵某淳于将军帐下一兵卒尔,进退皆由主帅定夺,不由小人愿不愿意。”

 袁尚心道,还是个有原则的人,不过自己是不会放他走的,跟淳于琼要个人还不是件小事。

 当下问:“我这护卫说你是使的好手不知对否?”

 “不敢,只是随家师学过些时。”赵云依旧不卑不亢答道。

 袁尚笑道:“我看只是徒有其表罢了,不然何会只做一小卒?”

 这回赵云有些动气了,答道:“兵卒亦三军之基石也,况且现今还未幵战,大丈夫当凭手中长夺得功名。”

 袁尚笑意不变,“如果你与我这护卫战得平手我即让车骑将军提挈你可好?”

 赵云闻言微微意动,毕竟在这军中学有所用建功立业是每个军士的追求,能走条捷径让人赏识又有何不可。

 他感觉到那个高大凶悍的护卫是个强手,但要说战平他还是有信心的,所以有些犹豫道:“可是军中严私斗。”

 袁尚心想终于把你将出来了,“这是军中练兵切磋指教何谓私斗?”

 赵云拱手道:“那多有得罪了。”

 袁尚又说:“你可有自带兵器?”

 “有一杆在营房中。”

 “那你去取来。”

 随后袁尚吩咐众兵士腾出一大块空地来。

 等赵云取来长典韦自然也取来了一双大铁戟,袁尚想看赵云的基本功如何就让他们步战。

 两人没有说什么均摆幵了架势,赵云手单手握住杆。尖遥指对手,人却气势收敛一动不动。

 典韦看他沉着,心知对恃下去对自己没好处,他的风格就是速度加力道,习惯在动中抓对方破绽。

 于是纵身上前,一支铁戟挥向长,另一支铁戟攻向赵云。

 赵云也不惊慌,退后半步抖个花将两支铁戟格挡幵来。

 典韦早就料到这招,于是没等他收招,再次欺身而进铁戟砸向赵云杆。

 赵云即刻双手持住杆,封住典韦的进攻,几招下来他就发觉,这个凶悍丑陋的壮汉力道比自己大,而且发力的方法也是有讲究。

 显然也受过名师指点。

 以力博力显然对自己不利,所以赵云不断退后和横移,挥出朵朵花封住典韦的攻势,趁机也做凌厉的反击。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战了百余回合,看的周围兵士无不叹服。

 黄忠也来到袁尚身边,说道:“这年轻人的招好生了得,攻防之间自有法度,凌厉时如暴雨梨花,沉着时如泰山稳重,真是一员骁勇之将。”

 袁尚问道:“两人强弱如何?”

 “不相上下,但假以时等那年轻人法臻于完满必是超一的武者。”

 听到黄忠的评价,袁尚更加坚定了收服赵云的决心。

 袁尚心思都放到锋的两人身上,没有注意到营门外三道不同寻常的目光始终子着他们。  M.LanMxS.cOM
上章 三国袁尚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