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董卓霸三国 下章
第一百四十九节 招贤令风波
 这,天空一片蔚蓝,万里无云。

 董卓盘坐在千年人参之旁,进行着内力的调和······

 果然,每次运完功后,对大自然的感觉都会清明一分。千年人参也该慢慢的回复了吧。董卓不暗暗想到。

 周围的植物都已经死绝了,贾诩又要忙着采集树木了。

 李儒见主公转醒,说道:“主公,儒有事禀告。”

 董卓站起身来,说道:“有什么事,到客厅与本相详细一说。”

 客厅之上,李儒报告道:“主公,俱关外的斥候言,关外的士族都已经知道主公屠戮洛士族的事情了。此消息先是从兖州传出来的。”

 董卓淡淡的道:“应该是曹传出来的吧。”

 “极有可能如主公所言,是曹传出来的。”李儒继续说道“主公,儒已经奉主公的命令,将蔡邕所说的人才都发出了丞相的将令,与蔡邕的亲笔手书。”

 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思考一番,说道:“不仅是这些人才,本相需要的是,大汉所有地区的人才!给本相向大汉所有地区发出招贤令:不问文武,不问贵,只要有才,本相皆受之以权。”

 “儒明白了。”李儒说道“现在大战一触即发,张辽与曹做虎牢与汜水关守将,只怕不妥。主公需派绝对忠心之将镇守方可。”

 士族主要攻占的地方是虎牢关,那么······

 董卓向李儒说道:“调徐荣为汜水关守将,曹为副将。领步兵2万五千,骑兵五千镇守汜水关。无本相命令不得出战!”

 “调乐进为虎牢关守将,张辽为副将。领步兵3万,骑兵一万镇守虎牢关。无本相命令不得出战!”

 “儒明白了。”

 董卓问道:“向本相说说,司隶士族迁徙的情况。”

 “是,主公。司隶的士族有九成都已迁徙出关,只留下一些寒门,家境较差者,没有迁出。不过他们实力弱小,不会妨碍主公的大事。”

 董卓笑道:“如此,本相也就放心多了。”

 李儒说道:“主公,张济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主公至今并未有半分赏赐······”

 “都怪本相,将此事忘却了。”董卓向李儒说道“调张济为凉州牧,总领凉州的军政要务。调成廉到洛,替高顺等人分担些军务。”

 李儒思考了一番,说道:“主公,凉州之地鲜有战争,而张济乃是战将出身,其会不会有不同的想法······”

 “非也。”董卓摇头道“贤婿替本相告之张济,凉州之地的重要比之雍州还略胜一筹。周围不仅有羌族、河西鲜卑这种强敌环绕,最主要的是凉州的战士与战马!西凉战将之勇猛,天下闻名。西凉战马善于冲锋,在战场之上所向披靡!有此二者,本相才有今的地位。若是大汉的其他地区,又怎会有如优势也?”

 “有鉴于此,本相才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士,为本相守护此地,每年都可以为本相提供战马与战将。将这些告之于张济,他应该知道怎么做。”

 “儒明白了。”

 果然,当李儒将此事告知于张济的时候,张济没有任何疑虑就答应了。、

 张济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小有智谋,但是较之乐进、庞德等人只怕也略有不足,毕竟张济并没有像样的学过什么兵法。武艺就更别说了,所有的大将之中,自己几乎全都不是对手。这样的武艺,若是出征在外,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活着回来。

 现在做一个凉州牧,虽然有些贬到边关的意味,可也是一方掌权者。又何尝不是功成身退的妙招?张济自然能分得轻重。

 在张济临行之前,他好好的嘱咐了他的侄子一番,要求戒骄戒躁,莫要辜负了叔父与主公的一番心意。

 其实张绣对张济也是很着急的,张绣知道其叔张济的武艺,若是遇到一些厉害点的战将,根本没有逃生的可能。主公此举,张绣也暗暗佩服。

 张济与众将打好招呼之后,自是领着家属,前往西凉调换成廉不提。

 董卓的招贤令快马加鞭送到了大汉的各个角落。

 颖川书院依着颖水而建,环境十分幽雅,是个让人修身养的好地方。这是一座文学儒雅之士的殿堂。

 这里也是天下文学之士向往的地方,一般的将军与官员到达这里,都要下马(下轿)步行,不敢任意放肆。这里可是以前朝中大官退休后,安老的地方。谁又敢在这里放肆!

 大汉发生的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刻传到这里,让在校老师与学生点评。

 董卓在洛发生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这里。在校师生之中的有学之士,只用4个字评价董卓…一代枭雄!

 董卓发出的招贤榜自然也贴到了颖川书院,除了个别真的很想当官的学士,其余的人都不怎么看好董卓。

 这,全院发出了通告,到大厅集合。当众人到达之时,一名颖川书院的老师喊道:“此乃是儒学大宗师蔡邕,蔡伯喈的手书,众人且听之。”

 连大汉丞相十董卓的招贤令,学院都没有全体通知。反而蔡邕的手书,却全院通报,可见蔡邕在学者之中地位!

 “蔡邕,蔡伯喈问候颖川全体师生:

 自黄巾之起,大汉百姓民不聊生,官员贪污成。多有民往司隶而来。

 何也?只因司隶有他们的一片可耕之地,一片温之所。何人有此能也?大汉的士族官员?不,只有丞相董卓!

 董卓、字仲颖,西凉陇西人也,平生战功无数,一手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

 最有价值的数场战争,乃是与羌族之战、黄巾之战、西域之战。这些事迹,应该是颖川学者耳能详的事情了。

 董卓如今已是占领凉、雍、司隶三州的一方诸侯,手下战将无数,帐下将士数十万。如此强大的实力,难道众位学者,不心动焉?董卓手下缺少文学之士,这里不正是你们一展所长的地方吗?

 虽然董卓却是有许多缺点:好、任人唯亲、杀戮过多、与士族为敌等等。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仍是一个明主。

 何去何从,我想众学士自己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蔡邕不再多言。

 蔡邕、蔡伯喈在此问候。”

 众学士在大厅之下议论纷纷,各有各的说法。

 台上的老师说道:“据最新消息,蔡邕之女,蔡琰,现在只怕已经是董卓的夫人了。”

 大厅之下顿时炸开了锅:“怪不得为董卓说了这么多的好话呢?原来他们之间有这层关系!”

 “本来还想去的呢,现在还要再考虑考虑了。”

 “董卓与天下士族为敌,那还不是找死!”这是一名士族子弟。

 “······”众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继续讨论自己的问题了。

 颖川出院的一位老师叹道:“只怕董卓还真有可能是天下之主也。”

 “现在形势尚未明。董卓虽是占据天时…挟天子而令诸侯。地利…虎牢、汜水关之险。但是天下英雄过多,董卓只要一个失误,他的董家王朝就会彻底覆灭。”

 “确如你之前所说,天下大势还不能确定也。说不准又跳出来一个英雄,与董卓对抗呢。”

 “······”

 一个衣服满是补丁的文士,他的间却别着一把佩剑。他想了片刻,说道:“董卓的事迹天下皆知,蔡邕之语倒不是胡言。只是董卓杀戮之气过重,不然不失为明主也。”他叹了口气,又回到了房间之中,继续阅读着手中的书卷。对其他人所说的事情,全然不放在心里。

 两个年纪很是年轻的学士走在一起,没有言语,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们的身材很是单薄,但是却掩藏不了一双热火的眼睛。

 其中一人说道:“我知道你要到董卓那边去。”

 另一人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道:“你也和我一起去吗?”

 另一人笑了数声,正视着他,说道:“我确实承认董卓是一个枭雄,但是他却只有很小的机率一统天下!”

 “若是加上你的才华,难道一统天下还很难吗?”这人平静的问道。

 “我自喻才华过人,但是还没有到逆天的地步。”

 这人停了下来,问道:“说说看你的想法。”

 “关键之处,还在士族!士族的能力太大了!人才,钱粮,这些对于一个霸主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但是董卓却不善加利用,反而将其铲除。此不智之处也。”

 “这点我也承认。不过董卓已经取得了大量的钱财了,不是吗?”他只是淡淡的说道。

 “此乃是一时,却不是一世也。不过董卓此招确实阴险。”他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董卓攻取其他地区的时候,不仅当地的诸侯会奋起反抗,连治下的士族也会奋力相助。如此,攻取领土,难上加难矣。”

 “哈哈······”这人笑了起来,说道:“奉孝,你乃是士族之人,不知我等贫苦百姓之愿也。固然,攻取诸侯的土地甚难,但是士族想要攻取董卓之地,难的却是百倍不止!”  m.LanMxs.cOM
上章 董卓霸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