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蒲公英 下章
第四十章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起来。在早晚的时间里,有些怕冷的人甚至穿上了棉衣。虽然时令已经进入了冬季,但庄户人家仍习惯地称作秋天。田野里,那些高杆儿的庄稼早已收拾干净,只剩下地瓜、胡罗卜之类的茎作物。地瓜秧儿被霜打得一片黢黑,就像被火烧焦了似的;罗卜樱儿虽然还保留着绿意,但毕竟搀杂了浓浓的墨。这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只有鲜的麦苗儿独领风。南飞的大雁一天到晚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统一的号令,络绎不绝…紫寅老先生夜不能寐,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欣然提笔,挥洒出这样的联句:

 丹鹤有令穿云去,月光无声入院来。

 劳作的农人已经不再像前一阵子那样忙忙碌碌了,他们早晚都有些空闲了。在芦花村西北角的十字路口,谈天的人们开始逐渐增多,时间也逐渐延长。

 黄昏时分,一位年龄四十五六岁的男子,身穿破衣烂衫,背扛破旧不堪的行李包裹,风尘仆仆地沿着公路自西向东而来。当走到芦花村的村口时,他不由得解下行李包裹,擦一把脸上的汗,前后观望了一阵子。当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从他的附近走过时,他很礼貌地上前问道:“小兄弟,你好,请问一下,这个村庄是不是叫芦花村?”

 孩子心不在焉地答道:“是。”一边回答,一边继续走他的路。

 那中年人又客气道:“小兄弟,还得麻烦你一下,大队部在什么地方?汪清贤住哪儿?”

 那孩子一来急着办事,二来早就对汪清闲怀有成见,一听是汪清贤的亲戚,本不想跟他多费口舌,但一看此人蛮客气,只好极不情愿地代道:“汪清贤家我没去过,大队部就在前面不远。”说罢,一溜烟地跑了。

 中年人摇了摇头,笑笑,只好重新背起行李包裹,少不得再向前面十字路口人多处打扰一番。来到近处,他一眼就看见了站在中间的那个大高个儿,于是激动不已地向前攀问:“这不是姬卿大叔吗?你不认识我了?”

 姬卿被来人问得一愣。他上下大量了一下这位打扮得跟叫花子一样的中年人,面色冷酷地摇了摇头:“不认识。你是从哪儿来的?要找谁啊?”

 “真的不认识了?”中年人经风霜的脸上出了一丝尴尬的苦笑“也难怪!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了。告诉你吧,我是袁在存,咱们还是同学呢!”

 姬卿好像记起来了。他想用笑脸合一下,可是努力了一阵子,最终也没能笑出来,脸上的冷酷反而比刚才更强烈了:“哦,你,你来了?汪清贤好像这会子在家里吧。”

 袁在存并没有十分在意他的表情,却一眼看见周围的人有好几个过去他都认识,于是惊讶道:“哎呀,这不是西成大叔吗?这不是昭泰大哥吗?…”

 出乎他意料的是,被他唤作“大叔”“大哥”的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热情。人家简单地跟他打过招呼之后,便不再理会他了,甚至连“从哪里来”“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的话都没有问及。他真没想到几十年不曾回家,偶然回一次家,村里人对他竟然是如此冷淡。他的心不由得冰冷起来。

 这时,在场的人一阵阵动,很快人们便走散了。哄哄的十字路口刹那间只剩下他一个人。都走了,他还站着干什么?于是他也走了。

 他刚刚离开,十字路口又不自觉地站满了人。这回,大家又有话题可谈了。

 “穆姬卿,你小子也太嫌贫爱富了吧?人家袁在存大老远地跑来要认你这个同学,你怎么连一口白开水都不让人家喝呢?还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呢,狗!”一个年轻人嘲弄道。

 穆姬卿被弄得面红耳赤,他稍做心态调整,便回戈一击:“还说呢?你小子要是仁义,刚才跑什么?你应该把他接回自己家里住才对呀!”

 显然,年轻人没料到对手会来这么一手,他一时被噎得只瞪眼珠儿。稍后,他又随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去认我呀!”

 “都别说了。”一位年长者走到众人中间,哄哄的声音“我看今儿个最难为情的还是汪清贤,这回又够他喝一壶的了!”

 果然这几句话起到了领导新的作用。一时间,大家纷纷围绕着这个话题谈论不休。

 “他跟汪清贤到底是啥关系?”一位小伙子好奇地问。

 “这你就不记得了吧!”一位五十多岁的人显然在为自己优越的年龄而骄傲“袁在存的姑是汪清贤的,论亲戚,他们俩算是表兄弟。袁、汪两家在咱们芦花村都是单门独户,所以他们两家不亲也得亲。”

 谈论是分散进行的。有的是两人一组;有的是三人一组;也有的认为自己成不了旗号,只能站在一边儿旁听,碰巧遇到谈论者一时语,说不定还可以临时补个缺儿。

 “袁在存这些年来都在哪儿混了?”

 “天知道?看样子是没有混出个名堂来。你瞧他那身打扮呀,不讨饭才怪呢?”

 “他现在还回来干什么?反正就这样了,家里又没什么人。”

 “叶落归嘛。好歹他还是芦花村的人。趁现在还不老,总得弄个窝儿吧,人家这叫聪明。”

 “我觉得如今他投靠汪清贤不会有好果子吃,你瞧汪清贤那德行,不信能容得了他?”

 “说对了!要是换了别的人家,兴许还能顾个大面儿;投靠他呀,哼,门都没有。算了,算了,天大黑了,咱们该回去了。”

 转眼,十字路口出现了暂时的冷落。

 大家伙估计得一点儿没错。此时汪清贤正板着脸子跟袁在存说话呢。

 “这事儿要说还得怪你,你既然打算回来了,就得事先打个招呼。你看你,连个招呼都不打,你说让我到哪儿给你找地方去?不是我不留你,就家里这么个破地方,连我自己都住不下,总不能让你睡在地上吧?”汪清贤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啊?”袁在存为难地说。

 “我这不是没有办法吗?”汪清贤把脸转到一边,根本就不愿意看到这副穷酸相。停了一会儿,他好像有了主意“要不,这会儿趁大队里还有人,你过去跟他们说道说道,兴许他们会可怜你的。”

 “那也只好如此了。”袁在存哭丧着脸就要出去。

 “等等。”汪清贤冲着走出门槛儿的袁在存道“把你的行李也带过去,这样才能表明你的身份,他们才会可怜你。”

 “那好吧!”袁在存带着一脸的无奈离开这个家门。

 大队的答复比汪清贤好不了多少,只不过在态度上比汪清贤说得委婉了一点儿。同样,申请临时住处的事情遭到了拒绝。文圭汝当时也不知道是真有事儿,还是故意躲起来,没等袁在存坐稳,便火急火燎地窜了出去。剩下几个家住村子西端的大队干部只好软磨硬泡地跟他周旋。最后,一位年轻干部是这样向他表态的:“你出走的时间太长了,长期又没有跟村里取得联系,尽管村里人还承认你是芦花村的人,但户口就成了问题。既然你回来了,那只好由相关的生产队接纳你了…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成不成,我们还要跟队长商量一下;即使队长同意了,也并不意味着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还要召开社员大会,要广泛听听群众的意见,现在毕竟是人民当家作主嘛!如果群众都同意接纳你了,那你得马上参加生产劳动,社会主义是不养懒汉懦夫的…这个道理我想你应该懂。至于你申请临时住处的问题嘛,我们这个大队目前还没有这种先例,也没有这种条件,请你谅解。我们认为,最好你还是先跟汪清贤搞好关系,你们毕竟是亲戚嘛!先在他那里维持一阵子,慢慢地你们再共同想办法。现在你可以走了。”

 袁在存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他们是把自己当球踢的。他一点儿也不恼,谁让自己混到今天这步田地了?

 离开大队部的大门,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初冬的风一阵强似一阵。他不打了个寒噤。面前忽然出现了许多路,然而他不知道哪一条属于他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到头来竟然是举目无亲。

 他磕磕绊绊地、毫无目标地走着、思索着,他再也回忆不起来曾经跟他要好的朋友究竟是谁了,他甚至连回忆的勇气都没有了。他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迅速寻找到一个临时安身的地方,哪怕只睡上一夜。他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去二十几年前讨饭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他怀着侥幸的心情来到那些记忆中的地方。令他遗憾的是,这些地方有的早已变为平地,有的树木都已经长成了。不过,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仍然在苦苦地寻找着,因为一旦找不到一个临时遮风挡寒的地方,他会冻死的。

 他终于在断肠河南岸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场屋(在打粮食的场地边沿建造的为看守粮食的人所提供的土房子。…作者注)。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了进去。然而里面漆黑一团,什么都看不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被烟火熏燎过的土墙壁的异味。从气味中可以判断,这里一向是很龌龊的。屋子没有门扇,风飕飕地直往里灌,连墙壁都是冰冷的。他放下行李。他要到外面弄些麦秸之类的东西做铺垫。然而他刚要出门,却一下子愣住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背后跟来一群孩子。他小的时候,经常看到过这样的情形,每当要饭的人在村外居住下来时,孩子们非成群结队地跑过去扰一番不可,为达到取乐的目的,他们甚至不择手段。很多时候讨饭人都被他们玩得哭叫连天。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不幸今天竟然轮到他的头上了。可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到谁家要过一口饭。尽管他没要,但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要饭的了。看来他不得不做好一切准备接挑战了。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准备,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坷拉打在了身上、脸上。他顿时觉得眼前直冒金星。随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他不由得“哎哟”一声躺在地上。

 孩子们听到一声残叫和一声重重倒地的声音,知道里面的人受伤了,而且伤势不轻,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许,他们怕惹出更大的麻烦,将来不好收场,于是在一片哄笑声中,四处逃窜了…

 他好久才挣扎着站起来,但马上就觉得头重脚轻。他的身子晃了几下,终于又摔倒在地上。他摸摸眉头,糊糊的,他知道血了。他也不管是什么布,随便从包裹里撕下一块来,紧紧把伤口住。随后他就势倒在行李上便睡了起来。这一夜,他觉得特别难熬,身子冷,头部又疼痛难忍,嗓子干得几乎要冒出火来。整整一夜,他都没有合眼。到了雄报晓,天色发白时,他才觉得有点儿困意。他闭上眼睛,马上就回到小时候的情景中去了…

 他觉得他正在断肠河里洗澡,河水清幽幽的。他忽然发现水面上游动着一条很大很大的鲤鱼。他非常喜欢,便追了上去。可是刚要接近时,那鲤鱼倏忽变成了一条大蛇。那大蛇瞪着一双刺亮刺亮的眼睛看着他,那眼睛有绿豆粒儿一般大小。它看了他一阵子,然后把舌头打着弯儿地伸出来,伸得好长好长。他吓得魂不附体,大喊:“救命”…

 “在存大哥,你怎么了?”

 他听到有人在叫他,急忙睁开眼睛。

 原来,有一位看上去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站在了他的面前。年轻人留着大方而又整齐的分头,显得非常英俊潇洒,面色虽然有些憔悴,但仍然遮掩不住坚强、执着和刚毅的个性。

 “你还认识我吗?”年轻人蹲在他的身边,握住他的手,亲切地问道。

 他摇了摇头,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令他感动的是,从再次踏入芦花村地界的那一刻起,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问他。在此之前,他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过别人。

 “是啊,你肯定想不起来了。也难怪,都二十多年啦!我叫鲍福,小时候经常跟着你玩儿,时不时地还跟着你喊上几嗓子。”鲍福说着说着,也下泪来。

 “鲍福!是你啊?你不说,我怎么能认得出来呢?怎么样,还好吧?”袁在存一口气说出这些话来,是哭笑夹杂着说的。

 鲍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手轻轻地抚了一下他脑袋上的白布,关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哦,没什么,昨儿晚上黑灯瞎火的,我一不留神,碰在了墙壁上。不疼了,不疼了。”袁在存极力地掩盖着。

 “别再骗我了。”鲍福忽然震怒起来“我已经听说了,又是那群乌王八羔子干的好事儿!什么玩意儿!真是他妈的欺软怕硬!”

 “不说了。”在存急忙劝阻道“都怪我没长眼睛,事先一点儿察觉都没有。”

 “这怎么能怪你呢?真气人!大哥,跟我回家吧,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我家好歹还比这里强。”说着,动手便拉。

 在存连连拒绝,情态之中,他似乎有埋怨鲍福强人所难的意味:“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以后我缺什么少什么,你只要给我提供个方便就行了,让我搬过去,你还不如一子把我打死呢!”

 “大哥,你这又是何苦呢?你不就是在我那里住上一段时吗?又不是一辈子都着我。不瞒你说,天大的麻烦事我都过去了,还在乎你这一小点儿吗?”接着,他把前一阵子遇到的烦心事儿详细地说了一遍,从矮老头捣乱一直说到最近生病。

 在存听了,不住地摇头叹息。叹息之余,他也把昨天所经历到的坎坷说了一遍,说到动情处,还不住地抹眼泪。

 鲍福从小就觉得这位大哥与众不同,万万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居然混到今天这步田地,他真为其惋惜,同时又悲叹命运无常。然而当两人的目光织到一起的时候,他又在怀疑眼前的事实了。他觉得现在的在存,跟二十几年以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眼睛依然是那么的明亮,神态依然是那么的安详,骨骼依然是那么的脱俗。要说变化,也只能说比二十多年前变得更沉着、更稳重、也更干练了。他觉得人只要具备这些优点,就不会消沉,就不会毁灭。他从骨子里赞叹在存,他甚至幻想总有一天这人还会洋洋洒洒地站在众人面前,而眼前的困惑只不过是暂时的。于是他说:“大哥,要说这世态炎凉,你还没有我体会得更深,你这才一天的工夫,可我呢,十几年呀!那份儿冤屈是人受的吗?当然,我这话也不全对,好人总还是有的,‘世上好人多’嘛!可是好人往往都不得志。”鲍福越说越动激动“大哥,咱还得长志气。人只要有志气,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这个理儿我算是品透了。大哥,我说这话你别不爱听,以后你千万别说年龄大了啥的,就凭着你这副身板儿,一咬牙干上个三年五载,熬上一家子人家是不成问题的。你千万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都不能当孬种,人活一口气嘛!你没听说姜子牙八十岁才…你瞧我,说着说着又跑到戏上去了。大哥,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人家越是说咱不行,咱越得混出个人样儿来让他们瞧瞧!”

 在存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兄弟说得对,人活着就是要争一口气…”

 鲍福渐渐觉得他说话的力气有些不足,精神也显得萎靡不振,尽管他还努力地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于是使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立即止住那些没边没沿的话题,转口道:“你瞧我,都糊涂成啥样了,光顾得说话了,连吃饭的事儿都给忘记了,你肯定饿坏了吧?你等等,我回去给你弄点儿吃的去。”

 在存连连摆手:“不忙,不忙,我不饿。”

 “还说不饿呢,怕是一天多都没吃东西了吧?”鲍福说着,拔腿便走。

 在存望着鲍福远去的背影说:“真的不饿,要送你送壶水来吧!”

 鲍福回头道:“你甭管了。”

 过了不大一会儿,鲍福就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提着暖壶走了过来。

 在存赶紧站起来,接过鲍福手里的东西,却没有像刚才那样客气,好像已经习惯了。

 鲍福从篮子里端出满满的一碗大葱炒鸡蛋,然后又去倒水。

 在存看见篮子里还放着三个发酵得很大很软的黄面馒头。他的眼前又一次模糊了。他的确记得已经一天多没吃东西了,可是现在真的一点儿胃口都没有。他端起水来,轻轻地喝了一口,就像喝了一口苦药一样难受。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碗里。

 鲍福并没有注意到在存的表情,而是把手进下衣布兜里掏东西。很快,他把一块干净的白布和一瓶药水放在被褥上:“你先吃饭,等吃完了饭,把头上的那块布换下来,另外再抹些药水。”

 这顿饭在存终究没有吃下。

 中午送饭的时候,鲍福让学智也跟了过去。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儿子懂得人间的冷暖。回到家里,他趁热打铁,给儿子上了一堂教育课:“今天你都看到了吧?人只要是混砸了,就跟他一样…六亲无靠。二十多年以前,我就是他今天的这个样子。所以我还是告诫你要好好念书,只有把书念好了,走出这个家门了,才算有出息,人家才能看得起你。你从前总是抱怨不兴考学,现在遂你的愿了吧?从明年起就兴考学了。正好明年你该毕业,你一定给我考出个好成绩来。另外还是那句话,不能光热语文,数理化不行照样让你干瞪眼!紫寅老先生的语文谁能比得上?他又能怎么样?还有,刚才让你见到的你在存大爷,他的语文也很了不起,文章写得呱呱叫,现在不也混成叫花子了吗?当然我不该拿人家做比方,人还是厚道一点儿好…”晚上,鲍福照样给在存送水送饭,同时还捎去一被子,这令他实在过意不去。晚饭后,鲍福又陪他说了很长时间的话。有几个孩子在门外鬼鬼祟祟地转悠了一下,鲍福当即就把他们骂得狗血头。一个个只得灰溜溜地跑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饭后,一辆崭新的“红旗”牌小轿车驶进了大队部的院子。当汽车停稳后,一位衣着整齐的中年男子手拿公文包从车里走出。一位值班的大队青年干部颠儿颠儿地上前去。青年干部虽然还搞不清来者的身份,但是从对方的举止和气质上判断,来者肯定不是等闲之辈,于是他和颜悦地把对方请进了办公室里。

 青年干部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毕恭毕敬地捧上一杯热茶。他一边请客人喝茶,一边诚惶诚恐地问:“请问这位领导,您是…”

 “我姓吴。”中年人一边回答,一边从公文包里拿出自己的工作证来,递给对方。

 青年干部没有注意那上面的内容,却一眼看见了那枚鲜红的大印。他一紧张,舌头伸出来,却再也缩不进去了。

 “什么事儿,这么紧张?”正要进门的文圭汝一看见这小伙子紧张样儿,嘲弄道。

 伴随着一阵朗的笑声,鲍昭珙、文圭汝和其他几位干部先后步入办公室。原来他们约定好今天召开一个支委扩大会议,继续研究落实“抓纲治国”战略方针的行动规划。他们刚进屋,就一眼看见在里面的显要位置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人物,马上联想到了外面的小轿车。于是,大家便严肃起来。

 “这…这位是从中…中央来的领导。”青年干部的嘴哆嗦了很久,才最终说出话来。

 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集中在中年人脸上。所有的目光都是惊讶的,因为他们无法判断来者是凶是吉。他们当中包括年龄最大的也从没见过在中央工作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儿的!一个小小的村庄居然招来这么大的人物,究竟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们的目光不由得由惊讶变得恐惧起来。

 “我向你们打听一个人,想必你们不会陌生。”中年人笑容可掬地说。

 “中央领导,您快说。”有三四个人几乎同时出口。

 “罗为民。”中年人口齿清晰地说道。

 大家纷纷摇头。“我们村没有姓罗的!”“您是不是搞错了?”…

 “哦,对不起!”中年人笑笑“在家乡的名字应该是袁…对了,袁在存。”

 他呀?大家一个个都愣住了,但很快又都反应过来。这时,他们真正应了平常的那句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没有争吵,没有议论,甚至缺乏必要的提醒的状态下,他们居然奇迹般地想到一块去了。这个袁在存八成是个特务吧?要不,他在这个时候回来干什么?看来他的问题真的不小,要不,怎么会惊动中央领导呢?幸亏前天把他给打发了,否则,连自己都会被牵连进去。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说:

 “谁不知道,就是那个要饭的,让我们给打发了。”

 “他现在就住在村子外头的那个破屋子里,冻得够戗。”

 “听说他被孩子们砸破了头。”

 “除了鲍福,根本就没人理他。”

 …

 中年人的眼睛越瞪越圆,最后简直要暴出来了。他一掌砸在案子上:“放肆。你们怎敢如此对待一位首长啊?”

 首长?谁是首长?袁在存?这怎么可能?

 鲍昭珙一看事情非常严重,胆怯地问:“中央领导,请您把话说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是中央委员,现任职务:**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年人一字一板地说。

 我的妈呀!大家一个个都吓傻了,鲍昭珙几乎瘫痪了,文圭汝的两条腿早变成木的了。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去找啊?我是他的秘书,是专门来接他的。告诉你们吧,要是首长真有个三长两短的,非处理你们不可。”

 这下,小小的芦花村全套了…

 大队干部大部分去了破房子,有的去了公社,有的忙着准备东西。工作组当然也不会闲着…

 顷刻间,公社的王书记得到了消息,吓得连电话都拿不起来了…

 县委听到报告后,马上打电话报告地委,地委报告省委,不到半个小时,整个东海省的头头脑脑们都处于一片忙之中…

 下午三点,从省里来的小车一辆接着一辆地赶到芦花村。省里除了两位主要领导在北京开会不能前来和留下的几个常委值班以外,其他常委都来了。省委书记杜颛听到消息后,十分惊讶,他一再强调让前去看望的同志转达他本人的问候。

 在此之前,**曹川地委、地区行署的全体领导成员都来了,陪同他们的还有军分区有关负责人以及公安部门的领导等;周边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及时赶来了;县、公社的领导成员更是倾巢出动。一天工夫,芦花村西端的各个路口都停满了车,并且向四处的田间小路上延伸到很远。尽管如此,小汽车仍在源源不断向着这个小村庄驶来…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友军还没有走进破房子,就未语先笑道:“哈哈哈,尊敬的领导,您大驾光临怎么也不事先通知一下,起码我也该进点儿地主之宜吧?”

 罗为民笑道:“进地主之宜的应该是我,你怎么喧宾夺主起来了?”

 “哈哈哈,没错,是我喧宾夺主了,该罚!老领导…”孙友军在罗部长的跟前随便捡了一块砖坐下“需要我为您做点儿什么?”

 “该做的事情多了,你看着办吧。你呀,净给我出难题…”罗部长一本正经地说“就眼前的这种样子,我看着就不舒服。这么多的车,这么多的人,你想把村里的人给吓死?我可不喜欢弄得这么沸沸扬扬!”

 “哎哟,我的领导,您这么说可是冤枉死我了,他们谁都比我来得早,怎么能说是我给您出的难题呀?”孙友军苦笑道。

 罗部长又笑道:“刚才你不还嚷嚷着要进点儿地主之宜吗?怎么,在你的一亩三分地里出了这样的子你还有理呀?得得,别愁眉苦脸了,待会儿你把他们都给我赶走。”

 “我说领导,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您想呀,大家一听说小小的芦花村猛不丁儿的来了一个中央委员,正好比窝子里飞出个金凤凰。这穷乡僻壤的,人家几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派头的官儿,谁不想一睹一下您的风采呀?”

 “我有什么风采可睹的?不就是个穷叫花子吗?”

 “哈哈哈…”正说着,外面传来一片吵闹声,罗部长忙问:“外面是怎么回事儿?”

 负责警戒的同志告诉他:“外面有一位老人家嚷嚷着要见您,被挡住了。”

 罗部长立即批评道:“弹琴!挡住干什么?难道我还怕见人?快请他进来。”

 首长的意见迅速被传达出去。

 很快,一位老者步步谨慎地走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三十七八岁的中年人。老者矮瘦,面黑,发长;中年人块大,白胖,秃顶。老者一看就是个土里生土里长的庄稼人。至于中年人嘛,确乎像有个一官半职的样子。可是他的相貌跟他的举止太不相称了。按说像他这么大块头的人应该是一种稳稳重重的样子,可是他一进门就点头哈,四肢不安,东张西望,跟偷了人家的东西似的。可惜那个年代的语汇还不够丰富,直到20年后的歌中才有半句唱词勉强能形容他那时的美态:“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关于他的名字和身份,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在这种场合下做浓墨重彩的渲染,因为他的官职比芝麻粒儿还小,在这么个高官云集的地方寒碜得很呐。不过,您要对他感兴趣,那咱就在下一章好好地演演他的戏,到时候您千万别笑。现在您只记住他是个秃顶就行了。

 老者走向前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罗部长赶快将他扶起来:“大爷,您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您这么做我可承受不起!”

 老者起身,随即一股坐在地上,声泪俱下道:“罗部长,咱芦花村的人对不住您啊!他们那些狗杂种们有眼不识泰山,做了丧尽天良的事,没脸见您;剩下的村里人也不敢见您,所以大家伙共同推举我进来见您一面,我只好厚着这张老脸进来了。我能说些啥呀?我啥也说不出,我只能代表大家伙给您赔个礼,道个歉。都怪村里人有眼无珠,不识好人。我早就说过,您是一位福大命大造化大的贵人,您…”

 罗部长立即打断他的话,笑道:“老人家,您这话就不对了,我还是我,跟昨天一个样,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不要一听说我是中央委员,就立即觉得我成为贵人了,其实不是那回事儿。中央委员,那不过是我的职务。人高贵不高贵那是品质上的事儿,跟职务没有任何关系。您老人家不要一句一个罗部长的叫我,也不要‘您’呀‘您’的称呼我,您还是叫我的小名我听着舒服。是啊,人生在世,从古到今,都知道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可一旦沦落他乡境况惨淡就羞于见人,或者落个被乡里人笑的下场。这种观念千百年来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致使多少游子客死他乡却无人问津呢?我这个人呀,从小就喜欢逆向思维,每逢遇到什么事儿,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只要我觉得有理,我就要坚持。就说这次回乡吧,我明明知道村里人都喜欢高官厚禄,我偏不让他们看到这些,我为什么非得向他们炫耀这些呢?这些东西是我的吗?不是,那是人民给的。人民给了你不是让你炫耀的,而是让你塌塌实实认认真真地为他们做事儿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把头上的乌纱帽摘掉,我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叫花子。也许我这么跟您说话,您会觉得调子高了点儿。那好,咱们还是说点儿土一点儿的吧。老人家,谁不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的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再浅显不过了,可是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有错。人不管走到哪儿,哪怕他走到了天涯海角都不能忘记养育他的家乡和生育他的父母!因为这是根本。谁忘记根本谁就是背叛。说句良心话,我并没有忘掉根本!这些年来,我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可是家乡的父老却让我失望了。老人家,今天您看我来了,论理应该我先去看您,因为我是晚辈呀!可是我不敢去,我怕去了会给您添累赘。老人家,既然您来了,那就请您转告一下我的意思,将来奔波在外的人只要回到家里,不管他混得多么的不如意、多么的贫困潦倒都不要嫌弃他,都要给他一点儿温暖,因为他对家乡毕竟是有感情啊!人生在世,谁都保不住事事都满意,如果一朝失意,就遭人白眼,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太残酷了?”罗部长说着说着,泪水不停地下来。身边的同志急忙递给他一块干净的手绢。

 老者听得满脸都是泪,一个劲地表示:“您的话我全记住了!”

 秃顶也在不停地点头,看来他也只会点头,也许他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最容易使用。刚才罗部长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头几乎都点晕了。

 这时,吴秘书请孙友军出去说话,孙部长马上就出去了。鲍昭珙看见孙部长出来了,急忙上去:“友军,你看…”孙友军生气道:“你们是怎么搞的?事情怎么会办成这样?”鲍昭珙立即像木桩一样在那里了。

 原来吴秘书告诉孙友军,首长的意思是,今天还住在这里,他已经提前向中央请了假了,这台戏他无论如何要唱完。另外请孙部长安排一下,大家都可以走了,没有必要让这么多的人陪伴着。

 尽管首长是这样要求的,但是那些官员们没有一个离开的。晚上,罗部长还睡在破屋子里,陪伴在他身边的全部是省委的同志。其他领导干部则野宿在田间地头。另外,在破房子的周围,安排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保护着…  M.LaNMxS.com
上章 蒲公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