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js6111文集 下章
给大二儿子的第二封信
   爸爸前几天到襄樊开会,时间去了一趟隆中,瞻仰了诸葛亮故居,感触颇多,但是感触最深的是那些关于诸葛亮成才故事的林林总总。使我再次感到我自己从懂事的那一天起,或者说能够知道孜孜以求地学习的那一天起,没能看到这样的学习成才典故而遗憾,虽然这并不是我自己至今仍然感到期望遥遥的原因。但是作为爸爸的我愿意把这些故事中的精彩、至理、生当谨记的殷殷之语尽早地转述给你,也便于你从中品味一二,这也是我们举家从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居祖国内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长江黄河两大域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地区,我们需要她们的滋养,尤其是你们这样一些国家和爸爸妈妈们的未来更是如此。

 关于立志,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如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矣!”说得通俗一点,这是在讲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有作为,渴望成才的青少年一定要有博大的怀,远大的志向,要敬慕、学习有德才、名望的先贤,要排除妨碍树立远大志向的“七情六”要抛弃那些庸俗下的东西,切不可玩物丧志,虚度年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还要能屈能伸,豁达大度,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仅仅成为一个谨小慎微的君子;还要虚怀若谷,广求学问,抛却狭隘观念;还要为人忠厚宽恕,不可悭吝刻薄。反过来说:一个青年人倘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磨练,在今天物的社会中只是“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那就绝不可能成为有益于国,有利于世的杰出人才,而只能是“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矣!”在这一点上,爸爸虽然远不能同而语,但在“忍屈伸”上是做得很不够的,实为教训。

 关于学习,诸葛亮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还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无以历,险躁则无以治”也就是说,学习要态度端正,诚专一,明确学习目的,只有怀抱远大理想的人才能“成学”;也只有刻苦努力、锲而不舍的人才会具备才能,任何好高骛远,博而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诸葛亮襄隆中苦读十年,广读博记,认真钻研才有了他冠绝古今,成就千古的功誉。

 关于成才,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才,也离不开他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他所处的襄隆中之地不仅仅是一个山环水绕,环境优美的佳境,同样是一处南北东西政治经济人文荟萃之咽喉要地,天下风云,乡俗俚曲,百姓生存的各种信息和风景尽收眼底,使他能够充分了解那个社会一切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诸葛亮能够将诸子百家的观点、各派学说加以分析比较:“老子长于养,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礼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从而取诸家之长集于一身而成其高于当时的儒生俗士,成就了他一生的惶惶事业。还有他勇于广庞统、徐庶、孟建、石涛、庞山民等一大批杰出的精英人物,取百家之长,汇千江之勇而成一海之雄。最为关键的是他不单单是勇于立志,善于学习,广于友,而是他勇于实践,三四岁丧父母,十四岁故叔父,一面躬耕垄亩,一面潜心学习、一面留心时事,也就是关心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而一挨时机成身而出,收拾金瓯一片,何等的英雄伟大。

 现在虽然时光已逝千百年,但其精神作为仍不失其熠熠闪光之处,谆谆教诲之功。我游览观光时,遇到武汉理工大一名一年级学生跟随他爸爸一同游览,我问其课程怎么办,他说:“现在的大学不就是那么回事”我想有他这种心理的学子,本身就输了几筹,何谈其它?

 以上是爸爸看了诸葛成才的诸多故事后急匆匆的转述部分语句和自己的一些浅看法一并写给你,他与现在的一些成才理念,西学、中学都不矛盾,因为一个人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典精神,什么西学中学那将全都是空话。爸爸知道你的古文水平有可能高于我,特别是你对《三国演义》、好像还有《三国志》的读程度远好于我,那样你的理解还将比我说得更到,那可就是爸爸最高兴看到了。  M.LanMxS.cOM
上章 bjs6111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