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主义
某一天,我审视我的生活,似乎充满了相当多的乐趣,云天之间我有了点飘飘然的感觉。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是我们这代人最高的幸福追求。之于生活来说,我们没必要想象那么多,因为在某些哲学家看来,每个人都是
享乐主义者。这点儿我赞同,我认为人作为生活的主体,不是每天应当过着苦行僧或清教徒式的生活,不是痛并快乐着,而是幸福并快乐着。
享乐主义,究其渊源是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的。享乐主义(hedoni****)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人们受到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得学说认为因为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就采取相应的行为,我们追求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而避开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这种观点称为享乐主义(hedoni****),它是弗洛伊德本我或伊特概念的基础。按照强化概念享乐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隐
的。
与我们所知的享乐主义截然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抵制“动态的快乐”或者“积极的快乐”宣称“****从来不曾对人有过好处;如果它不曾伤害人的话,那就算是幸运了”他很喜欢(别人的)孩子,但是要
足这种趣味他似乎就得有赖于别人不听他的劝告了。事实上他似乎是非常喜欢孩子,竟至违反了自己的初衷;因为他认为婚姻和子女是会使人
离更严肃的目标的。卢克莱修是追随着他贬斥爱情的,但是并不认为****有害,只要它不与
情结合在一起。
所以在一些哲学家或非哲学家看来,享乐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挂钩,这种见地其实质为狭义的享乐主义,即极端享乐主义。
狭义的享乐主义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的,而在不同的时代中,极端享乐主义只是富人家干的事情。比如说罗马帝国、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精英们,那些拥有无限财富的人都把尽情享乐看作是生活的意义。但是这与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那些伟大的哲人们所提出的关于幸福地生存的理论是相悖的。设想一个连温
都不能解决的人,怎么还会想着去花天酒地呢?
生活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享乐主义。这一时期,以霍布斯、拉梅特里、德·萨德、边沁、穆勒为代表。
霍布斯认为,幸福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cupiditas)。
拉梅特里(1709-1751),法国医生、哲学家,著有《人是机器》(1784)、《灵魂自然史》(1745)。他甚至向人们推荐
毒,因为毒品起码可以唤起幸福的幻觉。
德·萨德(desade1740-1814),法国作家,对人的变态心理做了大量的描写。他所描述的人物被称为Sadist,即施
狂患者,他的非道德论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影响很大。他认为,
足那些残忍的冲动本身就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冲动存在和要求得到
足。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也还有这种享乐主义思想的倾向,他说:“人觉得他自己有许多需要和爱好,这些完全
足就是所谓的幸福”
事实表明,极端享乐主义不符合人的本
,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那样,享乐主义使“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都是不幸的人:孤独、恐惧、抑郁、具有依附
和破坏
。”现实生活启示我们:“只有那些能够将其不断节省下来的时间成功地‘消磨’掉的人才是快活的。”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缤纷多彩的案例表明,物质生活丰裕并不能挽救精神生活的贫瘠。高度的物质文明,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
益方便的社会生活和
益多样的
足人的需求的手段等等,已经使现代人普遍地享受到了。当夜晚降临,灯红酒绿之下,酒吧、夜市、洗浴场所、娱乐场所出现了拥挤的人群。看那酒吧或娱乐场所中那些被****扭曲了的一张张人脸,简直是恐怖之极,似乎随时都有吃掉人的意念。但这都是有附和的,单边的没有接受的****望****是犯罪,只有在看起来似乎公平的金钱
易掩盖之下这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倘若用经济学来分析,这只是商品的等价
换,未尝不合情合理。正像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
所说的那样:“工人和他的老板欣赏同一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打字员打扮得像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花枝招展”物质生活的富裕已经变成了普遍的事实。但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幸福,而是相反,人们反而变得更加痛苦变得更加空虚无聊。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物质资料的消费中,变得唯消费而消费,成了消费主义者。
弗洛姆说:“一瓶可口可乐在手,我们喝的是漂亮的少男少女在广告上畅饮的那幅景象,我们喝的是瓶上那条‘令你精神百倍’的标语。”人们“在消费上,永远感到饥饿。购买最新发明的玩意儿、市场上最新式的任何东西,是每个人的‘梦想’,而真正的‘用’,相形之下倒是次要的了。”
马尔库
也说:“高生产和高消费处处都成了最终目的。消费的数字成了进步的标准。结果,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成了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人贬斥到成为机器的附件,被它的节奏与需求所统治。它把人变成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拥有更多的东西,使用更多的东西。这个社会制造了许多无用的东西,也同样制造了许多无用的人…而当他闲着的时候,他就去消费。他是一个张着大嘴的永恒
儿,不用花多大力气,把工业所强迫他接受的东西──香烟、酒、电影、体育运动、文章,一古脑儿地‘装进来’。”
为消费而消费,为享受而享受,甚至喊出了“白天死过去,晚上活过来”的口号。人人都寻求快活,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寻求快活就是通过消费得到
足。”消费变成了的人唯一真正的目的。但是人们发现“消费者的天堂并没有给予它所允诺的快乐。”“人正在面临着一股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力量,与这股力量相比,人只是一粒尘埃罢了。”
由此可看,享乐主义并非是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
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而是靠自己去把握如何享乐,享乐什么,这之间存在一个度,儒家讲中庸之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人是一定要有享乐主义思想的,但是要健康的享乐,用高尚的时尚的运动的情
来引导享乐主义消费,用学识涵养和知识修养来武装自己,如此的享乐主义才是真正的享乐主义,不是伪享乐主义。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