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半亩方塘**文集 下章
母女同行
   这里一辆从郊区驶向市区的公车。此时正是午饭的时候,车上没有多少人,车箱里显得空旷和安静。车到一个小站,上来两个人,看样子应该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十岁左右。这对母女刚落坐,就听得有人同她们搭话。

 “咦?是你啊,带孩子出去?”

 “是啊,带孩子去市里少年宫去学英语。”

 “吃过饭了吗?”

 “孩子在家吃过了,我刚下班,直接送她去,我包里还有早晨没吃完的蒸饭,饿了能顶会。”

 “真辛苦。”

 “还好啊,咱们厂里的少年宫水平不行,孩子都往城里送。”

 这一幕让我感到多么的熟悉。几年前,我也是在这样中午的时候带着女儿坐着公车,送她去亲戚家里辅导数学,亲戚是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那时候还不是逢双休休息,双休正常上班。去亲戚家途经我的单位,快下班的时候,我约摸一下时间,空把从家里带来的饭在微波炉热好,一下班拿了饭盒赶紧往车站跑,估计就是那辆车,看到女儿赶紧上去,找个座位坐好,开始吃饭。路上大概半小时的时间,女儿那时候也同现在这车上的小女孩差不多的年纪,上小学四年级,十岁的样子,不放心她一个人走,下车到亲戚家还有一段比较空旷的路,每次都送到亲戚家小区门口,看着女儿进小区,一会再赶紧往回走,担心上班迟到了。

 我在这里不是标榜我这个做母亲的是多么崇高和伟大,从看到那对母女时到现在写这段文字,心里涌起的而是一种温暖,一种母女风雨同行的温暖。常见有人质疑生命的意义,很多的哲人也没说出所以然来,对于平常如我的妇人来说,我仅认为生命中一些小小的温暖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尤其作为一个女人,身为母亲从孩子那里得到的温暖。记得那年在女儿生日的时候,我写下一段文字:

 今天是女儿十二岁的生日。在这十二年里,她成长的点点滴滴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口说话里吐出的第一个字,独立行走时迈出的第一个脚步;

 写作文时第一个用的成语,尽管用得不是很恰当,但她已经给她的文字赋于了诗一样的意境;

 第一次养蚕,为了她那几只蚕宝宝的口粮,拖着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去寻找桑叶,当看到蚕宝宝最终修成正果,她笑得是那样的开心;

 还有,乘车时第一次起身给老人让座;第一次将手中的垃圾扔进路边的垃圾桶,第一次将身上仅有的一元硬币放进“希望小学的捐款箱”里;

 第一次对我说下雨的声音真好听,第一次在下雪的清晨,贴着玻璃窗看窗外的雪花,久久不肯离去,她说害怕一转身雪就不见了…

 我真的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感激她,昨天我问她想要一件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她说就买一盆绿吧,她要把它放在写字台上,于是我和她一起买了盆小小的绿色植物,价格很便宜,虽叫不上名字,却绿得油然,因为它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不能跻身于名门望族,只出入于寻常百姓家,但谁也不能阻挡它将绿的生机无限释放。今天一大早,她就把窗户打开,窗帘用凳子支好,上学的时候还特地嘱咐我,打扫卫生时别挪动凳子,好要让那盆绿充分享受到阳光和空气,那盆绿在她生日那天愈发显得生机盎然。

 我的女儿,你知道吗?你我就是生命中的那片绿啊,保护好这片绿,任重而又道远,我和你都要努力。

 是啊,任重而道远,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和女儿同行的道路上越觉得艰辛,现在是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像在她小的时候,不让她饿着冻着就好,现在她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苏菲的世界》中苏菲一样开始思考“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样一些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开始尝到人生的疼痛,一些不如意,遇到挫折时的苦闷烦恼,在人群中的孤独,这时不只是生活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她的内心世界,一种精神上的安抚。难能可贵的是,女儿的内心世界对我是打开的。

 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女儿是我的老师,她纯净的世界或多或少过滤了我成人世界的芜杂和混沌。所谓的成,通常是世故和圆滑的代名词。在女儿身上我看到人之初善良的天,她会告诫我跟老人讲话时语气要和气,自打我结婚起,婆婆就跟我生活在一起,生活中难免有一些小小的磨擦,由于我的不懂事,语气上有些生硬,女儿就会批评我,这时唠叨中的婆婆会停下来,我也缓和一下语气,前些时候婆婆跟亲戚通电话,一连说了几遍“我过得好啊。”老人都有些激动了。看到老人由衷地幸福感,这其间女儿功不可没。女儿有一句话我视为名言“对乞丐,你可以不施舍给他,但你不能嘲笑他。”这是女儿有一天晚上跟我一块散步时,她听见行人对路边的乞丐说了不太好听的话时有感而发的。

 在和女儿同行道路上有苦也有乐,有时也有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女儿不确定的未来“庸人自扰”也好。女儿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她的人生道路中还有几个关口,陪她走好每一步,直到她长大成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苦,再所难免,套用一句话“苦,并幸福着。”

 有此一女,是我人生之大幸也。  m.lAnMXs.COM
上章 半亩方塘**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