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人2006文集 下章
山水与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至于仙,仅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本人不敢苟同。我要说的是——山不在高,有胜迹则名。

 对于山水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山水仅是自然之山水,根本不可能名闻遐迩。自然之山水,即使风光再如何的旎,总有些缺憾,有些苍白,缺少它该有的神韵,就像少女失却了顾盼的眼神,寺庙缺少了晨钟暮鼓一样。

 大凡著名的风物名胜,除了景观有它的独特之处外,山水间常潜藏着一些道观、寺庙,或者前朝哪一些文人学士的胜迹,亦或是人们所杜撰出的瑰丽的神话传说。这样的山水我们称之为人文山水。人文山水,给人一种凝重的历史感,一种悠远的神秘气息,它内涵丰厚,经得起人们久久地回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应该在陕西南田县不远。本人未曾去过,所以对其了解仅限文化上的印象。意想中的南山,林木葱郁,飞鸟成群,曾有陶潜的茅舍,屋前有五柳,傍屋有诗人亲手栽种的‮花菊‬。今天“南山”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独立的象征。“东篱”已成了‮花菊‬的代名词。南山因陶潜而声名雀起。

 三峡,长江风光的会粹之地。三峡的头一站,便是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还”的诗句,很小时候就背得。印象中,李白一身白衣,美髯飘飘,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去江陵,傍晚便返回了。三峡,由此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不管你是否到过三峡。

 在这之前,有刘备“白帝托孤”的历史故事,讲战败的刘备退守到白帝城,生命垂危,将遗孤刘禅及国事托付给诸葛孔明,直到今天白帝城里还有关羽的香火祠庙。也因此,三峡山水便有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感。

 顺江而下,不久你便会遇到山崖上翘首千年的神女峰。人们赋予她美好的传说,说娥皇、女英嫁给舜帝为。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夜夜悲啼,最后在山崖守望成石。还有传说,说神女夜夜与楚襄王幽会,云雨归来,满身异香。一尊山石被赋予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从另一面也反映了山水对文化的饥渴。

 当代女诗人舒婷乘游船途三峡,面对神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苦一晚。”这位诗人和山崖上的神女一道,一时间成了中国文化界注目的焦点。今天,只要稍有点文化底蕴的人经过山峡,必然要看看山崖上神女造型巨石,也必然会想起写过上述诗句的诗人。差点忘了,一千五百年,还有位地理学专家郦道元也对三峡做过精彩描述,文章名为《三峡》,出自《水经注》。于是乎,三峡的山水因这些文化名人而气韵非凡。

 儒家文人常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封建权力的争逐中几经浮沉之后,最终发现生命个体的能量极其有限,尤其是谦谦文人他们主宰不了天下,甚至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像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任由权力之手来装上拆下。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人退出官场竟逐,他们可以归隐山水,依靠道家思想来做为精神支撑。庐山,一个文化人理想的修身隐居之所。庐山先后接过多少文化人,这是一个无法确证和不必确证的事实。我仅知道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到过庐山,陶源明到过庐山,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还在庐山建过寺、观。有这样一个文化典故,说陶源明和陆修静一起去拜访慧远,归来时慧远送行过了虎溪,惹得后山老虎看不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便相识而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的典故。李白和东坡还写诗咏和其事。

 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庐山就显得厚重了许多,不仅有外在的风采,还有内在的神韵。来庐山的游人,想想这些前辈先贤,一定觉得不虚此行。

 黄州,苏轼被贬之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住黄州城南长江边临皋亭,因家口众多,生计困难,在好友帮助下向州郡求得一块数十亩的荒地开垦耕种。这块荒地在郡城旧营地东面,取名“东坡”苏轼因此自名“东坡居士”布衣芒履,出入阡陌,有时月夜泛舟,放山水。今天的黄州人,定然会以当年苏轼在此生活而感到骄傲。黄州东坡的土地因苏轼的耕种,而倍增了文化内韵。这一点,黄州人是会引以为自豪的。

 敦皇。那个甘肃沙漠中的悬崖峭壁,窟密布,它的声名早已响彻海内外。想到敦皇,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五千年文明,在敦皇延展成一幅幅色彩明的壁画,堆叠成窟中的织绢和经卷,只可惜敦皇文物在那个破败的年月惨遭失。漫长的历史,无数的诗人、画家、学者,把他们的著述最终选择了敦皇作为庇佑之所。然而它们没有焚烧于战火,却遭到人为的劫掠。这些姑且不不说,单就这块沙漠窟,因了各种教义和文学艺术的杂糅渲染,它显得厚重而悠远,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集粹之所。

 像这样的山水甚多,它们与文化互为表里。山水,离不开文化,离开文化的山水最终必然走向寂寞,走向沉沦。文化需要文化人来承传,他们或僧,或道,或儒。人文的山水因此更离不开文化人。文化人在现实中的力量总是显得单薄,有些甚至于落魄。他们似乎成了生活的装点,在生活中几经碰壁之后,尤其是儒家士子,最终的归属是走向山水。无论是僧是道,还是儒,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名山秀水,与山水风物相融相依。千百年后,被历史记住的不是帝王、贵妃、臣子、将军,而是那些手无束之力的文化人。甚至今天搞旅游的,也要拿文化人说事,为旅游业增加收益。这真是一个历史的悖论。

 说的有些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山水与文化的主题上来吧。如果说山水尚有魂魄,它们不是山鬼,不是土地,而是文化人的精神和热度。

 2008-4-9    m.lAnmXs.Com
上章 巴人2006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