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感动见证社会文明
感动是一种情怀,是对生命的体悟。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边,我们更需要感动。15⽇,《哈尔滨⽇报》报道了两则故事:一是,近七旬
帮脑瘫儿圆⼊学梦,甘愿做“伴读生”的故事;二是,特教老师为爱守候“⾼瘫”爱人的故事,两份质朴纯真的情感,犹如寒冷的冬⽇里撒播下的一缕
光,感动人心,让我们体悟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无论是老
,还是特教老师,他们都是我们⾝边平凡人物,展示的也是普通人的平常故事,我们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平凡爱情的点滴。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爱,才圆了脑瘫儿的求学梦,才会燃起“⾼瘫”爱人对生活的希望,更让我们从小事中品味大爱,在平凡中发现崇⾼。他们用真诚、无私、责任,展示着当代普通社会成员的精神风貌,诠释着华中民族数千年来流传的传统美德。
然而,转型期社会,在物质主义的大嘲中,我们却陷⼊另一种“道德危机”一些人盲目追逐物质利益,忽视精神价值追求,道德失范现象随之出现:一些人放弃自我约束与良心叩问,呈现出道德虚无感;人与人之间冷漠、疏远⽇益严重,呈现出道德扭曲状态;在许多层面和领域,诚信与廉聇缺失,责任感与道义感松懈,道德异化现象层出不穷。在一些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中,为争夺家庭财产,夫
反目,⽗子成仇者,屡见不鲜,甚至有子女面对电视镜头,为自己不赡养⽗⺟而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辩解。
也有人说,当今社会,社会进步了,道德退步了。其实不然,我们在斥责不道德事情的同时,却对一些“⾝边的感动”无动于衷,从另一侧面说明,在精神层面,我们社会还缺乏一种关注、参与、体悟传统文化道德的氛围,践行传统美德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行小善,乃积大德。公民个人道德不仅关系着家庭和睦、邻里谐和,还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乃至民族力量的凝聚。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边依然有不少人,固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有着自己⾼尚的道德追求和道德
守,就像七旬
、特教老师一样,怀揣大爱的
襟,他们没有争名夺利的
求,没有被金钱践踏的痕迹,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善良、爱心,换来的是精神的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爱心是一条河流”放眼神州大地,善良在延续,道德在传承。发生在我们⾝边的一个个的动人故事,有如条条⽔波潋滟、不断向前涌动的小溪,由对⽗⺟、夫
的“小爱”扩展到对邻里和社会上需要帮助者的“大爱”最终汇成爱心的大河,使千万颗心灵变得
润而温暖,也推动社会向着正义与良知不断迈进。这不但是个人境界提升的一小步,更是社会整体道德⽔准提升的一大步。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