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若干意义
太史公曰:“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用什么方法或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作出回答。他指出现实中要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就是要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来看待,加以对照,作为借鉴,同时指出既不要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也不是要现实去模仿历史。再者他说的“各殊礼而异务”指出了制度、政策往往是不同的,但都是要达到治理国家的根本目的。由此告诉大家:拒绝历史经验,是愚昧的;生搬硬套历史经验,也是不高明的。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而历史学家大都怀着匡世救俗的责任感来研究和写作历史著作的。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言:“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史学理论,曾指出:“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说明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历史为进化而存在,为生机开展而存在,历史具有生命
,历史、现实、未来都是一线下来、有机联系的”《易传》中有言“彰往而知来”这些正是历史的价值所在。
学习历史,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知晓和推论今天的一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同时无疑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譬如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两种方式取径切入历史:一种系以宏观历史之思,从历史的纵横总体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一种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
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在黄仁宇“大历史”的范畴内,主要分析因果关系及其历史的合理性。对此他曾解释:“纵使事实之衍化对我们个人不能如意,或者在短时看来为荒谬不合理,可是把这些情事前后连贯,又从超过人身经验的角度看去,则它们有其意义;最低限度,这些事迹使我们知道我们生命旅途之原委。”以“天地不为尧舜而存,也不因桀纣而亡”的客观态度,放宽历史的视界,探寻事件的前因后果。
读史可以知兴替,可以辨是非,今
社会风气千变万变,有时很难搞清方向和对错,我们需要借鉴历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借鉴其经验,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思路应对现在的问题。同时一切事物也都是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摸索的。
收苏联的治国经验,我们可以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却没有成功历史的典范可以借鉴,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把握今天、开辟未来。有利于汲取历史上安邦治国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培养和弘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尊重历史、珍视历史经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学习历史尤其是本国历史,可以培养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情结,传承历史文化。眷恋国土,让同
同生之华夏儿女落叶归
,让历史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有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认同感,有着深刻华夏历史意识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是历史的价值,在于建构国民意识。读本国的历史,陶冶情
,提高修养,增长阅历,培养民族节气。一个不了解本民族历史的人意味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如赵薇披日本军旗事件,台湾影星杨丞琳的恋
情结等等,这都是对历史的无知,从而伤害了人民的民族感情。学习历史,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了解和正确认识国情,提高文化修养,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一想到历史就应当有历史的映像。三国风云唤起磅礴之志,魏晋历史铸就桀骜不驯,汉唐盛世
起自信豪迈,两宋衰弱使得我们哀婉惆怅,元清扩张凸现人们铁血杀伐。这才能达到具有民族国民意识的标准。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
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