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哗众,毋宁死
“这是一个危险的题目,因为王蒙是国内外如此声名赫赫如此重要的一位当代作家,因为他的一生是如此政治化,他面对过至今以至死后仍须面对的问题是如此尖锐,因为他与文坛的那么多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纠
在一起…”
“还因为,在某些人看来,王与鄙人是两股道上的车,反正怎么样写也不得好,弄不好又会踩响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雷。再说,王与鄙人,分属于两代人,他开始文学生涯的时候鄙人尚未出世…”
想写篇关于王蒙的评论,左思右想不知如何开头,突然想起他的一篇《我心目中的丁玲》,借来一用,真是恰如其分,有似神来之笔。王蒙是他那一代作家中少数几个还能在文坛上“兴风作
”的人物,当然还有前段时间那个因为揭秘《红楼梦》写的“满纸荒唐言”而大红特红的刘心武大师。最近看王蒙解读《红楼梦》的新作《不奴隶,毋宁死?》,义愤以至于填膺,作者不仅仅是“老来抓狂江郎才尽”而已,在现今功利市俗之气从经济领域弥漫到文化层面之时,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其文化品位的倒退与沦陷尤为值得思索。
作者坦言:“我读《红楼梦》,发现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看到了‘不奴隶,毋宁死’的一个又一个事实,包括像晴雯、金钏这样有头有脸的女奴,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
大辱,都有一种‘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
说出这样的话,且不说作者抛开那个时代的局限而片面的分析人物,简直失去了一个文化人的良知。
先说晴雯之死,因为她长得“水蛇
,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一副“轻狂样儿”便不得王夫人喜欢,再加上王善保家的挑拨,抄检大观园之后紧接着把晴雯赶了出去。晴雯被赶出贾府,气病
加,很快死去。晴雯之被赶出贾府,有她不能再与贾宝玉长相厮守、儿女情长的心碎伤心,她曾为他“病补雀金裘”“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
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他也曾为她“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有她行事正派,却被小人所谗的悲愤幽怨,她不像袭人那般早与贾宝玉试过云雨情,也不像碧痕那样打发宝玉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
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所以临死前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
!我太不服。”
晴雯之被赶出贾府而死,有她对大观园中儿女情长、天真烂漫时光的思念,思悼,思恋,当她“如同一盆才
出
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怎能在大观园外的浊世污泥中残
生存下去,所以“俏丫鬟抱屈夭风
”这岂止一句“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
大辱”所可解释。晴雯死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悲,其切,其怀恋,其伤感,足使天地动容,草木幽咽,若无真挚之情感,只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焉得如此这般!
再说金钏之死,因为和宝玉说笑了几句,被王夫人骂作:“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随后被赶出贾府,含
辱情烈而死,这绝不是“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
大辱,不奴隶毋宁死”而是一个弱女子在一个等级森严、人吃人、人
迫人的社会里,用死的方式对自己尊严的维护。
王蒙大作《不奴隶,毋宁死?》,不过是对《红楼梦》哗众取宠的断章取义而已。而且作者还居然认为:“曹雪芹对女
间的
零狗碎写得细腻而真切,是世界上很多著名作家都无法做到的,莫非他也有同
恋的倾向?”《红楼梦》中那种对生命真实的旷古伟大的细腻描绘,却被作者称为“女
间的
零狗碎”实在令人气愤,那是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那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那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那是林潇湘魁夺花菊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那不单单是“女
间的
零狗碎”
回想当年读王蒙先生《红楼启示录》时的情景,因为过于精彩,所以很多段落都能成诵,那时的王蒙先生何其深邃,何其大家风范。
“石头是物,是自然,叫作‘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浑浑噩噩,不由自主,落寞孤独而又平静安宁,悠长永远。偏偏这样一个无生命的石头通了灵
,被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去走一遭。这样,石头就成了人,就有了感觉,有了情义,有了灵魂。享受了人间的诸种美妙,也吃尽了人间的种种痛苦。人来自物,倒有点唯物论的味道。人成了人以后便
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这是一种灵
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与原始的荒漠的孤独不一样,不是因荒漠而孤独,而是因
离了荒漠,要求着不荒漠——如繁荣、文明、友谊——而孤独。不但孤独,而且脆弱,最终还要变成石头,还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是一个圆环,无始无终。这不但是贾宝玉的”历史“,而且很近乎宇宙与人类的历史。”(选自王蒙《红楼启示录·动人的石头故事》)
作者那种智慧,那种洒
,那种
若观火,可惜如今在新作如《王蒙自传》、《尴尬风
》中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机警圆滑世故,只是为多赚版税的拖沓冗长,只是谈问题避重就轻,只是对生命感的缺失,对艺术执着而不顾名辱的沦陷,令人陡然生起“壮士暮年,英雄末路”的哀伤之感。一个曾经智慧过、深邃过的作者,如今也加入商贾炒作之列,以哗众取宠来吸引大众眼球,刺
作品销量,使人悲切。
最后再借用一句王蒙先生《我心目中的丁玲》结尾处的话“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读者的身份,怀着对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王蒙长歌当哭。”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