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
第605章 你们错了
 “慎儿,你怎么才回来,今天已经是正月二十九了,离闱不过十天,几乎来不及准备了,唉,真是少不更事啊。”

 比起民间百姓的患得患失,杨廷和正月过得很艰辛。不光是因为儿子迟迟不归的担心,更多的是京城,乃至天下的局势给他带来的忧虑。

 定计和下决心永远都比实际操作容易,朋这种组织也远没有政府机构来得严密。除夕夜虽然已经定下了大计,可想要将事情落到实处,却是麻烦得很。

 首先,士内部就没有取得共识,哪怕是最核心的十几个人也是一样,反对最烈的就是首辅李东。虽然他最终迫于压力,不得不屈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第605章 你们错了可杨廷和看得出,对方心里还是不赞成这项计划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想想雷火之夜那场变前,李东的态度就知道了。这人一向谨慎,对进的策略总是持有保留意见,这一次的谋划的格局和影响,可比雷火之夜大多了,一个不好,甚至会有社稷倾覆,神器易手的危险,李东又怎么可能鼎力支持呢?

 没有李东的支持其实也没有多大影响,这人是个识大体的,就算再怎么不赞成同僚的做法,他也不会使绊子,用招来谋害自己人,顶多也就是没办法从他那里得到足够的助力罢了。

 何况,这个谋划的重点并不在李东身上,而是在晋身上。

 和江南士人一样,晋也是个泛称。这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上令下达的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在这个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各自的身份地位,决定他们发出声音的大小。

 除夕参与定计的王琼和周经都是山西望族,也是晋中坚,可就算再加上致仕在家的韩文,也并不足以左右整个晋。晋内部第605章 你们错了合议的时候,王琼只是提起了如何应对谢宏这个引子,内部就有了很多种意见。

 和江南一样。山西人也是有经商的传统的,而近月以来,在工商领域,谢宏表出了足够高明的见地和手段,所以不少晋中人都认为,谢宏跟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如果接触之后,说不定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机会。

 怎么都是赚钱,跟鞑子做生意是赚,做海贸。或者做实业,这些都是赚钱的买卖。前者的风险还比较大,大头也都掌控在最大的那几个世家手上,而和谢宏对抗的风险更是恐怖。又何必非得搞得那么僵呢?

 田地也好说,对商人来说,世上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算放弃自家的田亩又能如何?

 与妥协派相对的就是强硬派,王琼等人都属于后者。这些豪门家大业大,取舍起来也比较困难,自然没有那些小世家那么洒。何况同属士一脉,他们在朝堂上还有一部分利益,自然不会妥协,对抗到底才是他们的最终抉择。

 而在两极之间,还有很多举棋不定的。毕竟身家前程攸关,如何谨慎也不为过。妥协派都是些小世家,不用理会也罢,可中间摇摆的这些人身份构成却比较复杂,造成的影响也很大,没有他们的话,这事儿还真就办不成。

 所以,一时之间,王琼等人也摆不平晋内部,倒是惹得王鏊好一番腹诽,王琼、周经也是无言以对,比起屡屡团结一致跟谢宏对抗,伤亡惨重依然不退缩的江南士人,晋中同道确实市侩了点。

 要不是韩文从大同发了信来,声称他有办法统合晋,至少可以令晋的核心人物义无反顾的参与大计,杨廷和几乎认为计划已经失败了。

 接到韩文来信,杨廷和庆幸之余,暗自里也是叹息不已,朋这玩意除了在政争的时候有用,确实干不了什么实事儿。

 派是一群因为相同的利益走到一起的人,不过,除了团体的利益之外,他们分别也有着各自的利益,因利而合,当然也会因利而散。别看朝争的时候,晋从来都是铁板一块的,可真要较真的话,他们还真就不行。

 这事儿他不上手,也只能干着急,而天津一反常态的对外开放之后,那里的种种新举措也有风声传到了京城,这就让包括杨廷和在内的士们更忧心了。

 一个旅顺还没解决,结果又多了个天津,再加上正在筹备中的威海卫,以及预定好了的登莱二州…这样下去,等到江南人最终发动的时候,天知道谢宏会搞出来多少个港口。

 这算是狡兔三窟,还是四面开花?没人能肯定这一点,可所有人都知道,谢宏的发展时间越多,就会变得越发难制,等到他的影响力遍布大江南北的时候,就是传统士人最终谢幕的一刻了。

 想到这些,杨廷和又岂能不焦虑?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时候,他的独子又一去不回头,去的还是天津那个龙潭虎,旬月以来,他的头发都不知白了多少,原本还只是须发花白,等他见到杨慎时候,却已经大半雪白了。

 “杨贺,我让你跟着少爷,可不光是让你服侍他起居的,他年少不更事,你怎地也不做提醒?闱是何等大事?岂容耽搁?何况,朝廷如今正处于危难之际,正在用人之时,耽搁了个人仕途是小,误了国家大事为大,你怎就,你怎就…”

 杨廷和这段时间的确很苦闷,对杨慎的期望和担忧也是实实在在的,这时斥责的对象虽然是管家,可实际上,他却是将心中的焦虑发了出来,因而说到最后的时候,他表情愁苦,声音发颤,几乎要下泪来。

 “老爷…”

 四川地偏一隅,杨家又是外来户,和王鏊、谢迁那种世家完全没法相比,连管家杨贺都不是从小跟到大的家生子。

 不过。正是因为在外面过过苦日子。所以,老管家对自家老爷的恩德也更加感激,这时见老爷神情凄苦,他连忙跪倒,可一张嘴时,却发现自己竟已是泣不成声。

 “爹,不关贺叔的事儿,他多次提醒过孩儿。都被孩儿拒绝了…”

 见老父如此,杨慎也是动容,依照正常的礼仪,他这个时候也应该请罪,然后再说明原因,求得父亲原谅才对,若不然就有忤逆的嫌疑。不过,杨慎却没那么做,因为更忤逆的事情还在没来得及说呢,比起那个。小小的失礼根本就不值一提。

 “为什么?”

 知道儿子的子,杨廷和虽然有些恼火,可却也没追究,他目光炯炯。直视杨慎,不知为何,这次再见,他觉得儿子有了些变化,可他连番打量,却偏偏找不出到底何处有异。而心里更是有了中不祥的预感。

 “因为,以孩儿看来,比起科举,天津更加重要,那里关乎着大明的未来!”在专利局,在招商局时的迷茫皆不复存在,杨慎目光极为清澈。显然说的话是经过深思虑的。

 “…即便谢宏在天津设下了阴谋圈套,意颠覆大明社稷,可是,以你一个仍未出仕的士子,又能做些什么?”杨廷和略一迟疑。

 这话可以有不用的解释方法,一种,就是他正在说的这种可能,而另一种却是很可怕的一种可能。这种可能相当可怕,可怕到只要稍微想想就会不寒而栗,那种痛苦,即便以他沉浮宦海数十年,甚至即将迈入宦途的巅峰的心城府,也难以承受。

 所以,他这话与其说是在训斥,还不如说是在劝导,语气中全无怒气,反而有殷殷期盼之意。但是,杨慎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心深深的沉了下去…

 “爹,天津没有阴谋,有的只是希望!”

 杨慎的话掷地有声,杨廷和的脑子却在嗡嗡作响,毫无疑问,眼前的情况就是最坏的那种可能了。哪怕杨慎是身体受伤,甚至象洪钟等人一样失踪,然后生死不知,都没有现在糟糕。

 杨廷和不是迂腐的书呆子,对于被顶撞的事情,他虽然不满,但还是可以容忍,若是在学术上有了争辩,被儿子指出错漏处,他甚至会态度诚恳的认错,并且做出赞扬的举动。

 在某种程度上,现在他们父子之间即将要进行的也是一场学术之争,争执正是因为治国理念的异同而起。

 但是,让他心痛的是,杨慎所持的观点跟他完全相反,儿子就像是在这一个月内被人洗了脑一样,居然从一个儒家的才子,变成了一个弄臣和佞的支持者!这让他如何能够承受?

 用颤抖的手指着儿子,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杨廷和低吼道:“希望?你倒是说说,那里有什么希望?难道是伦常颠倒,道德沦丧的希望吗?”

 “不,不是那样,孩儿看到的,是大明成为人人乐业、户户安居的大同之世的希望;也是成为百业兴盛、欣欣向荣的人间乐土的希望;同样是官吏守节、百姓知礼的国富民强的希望;更是大明千秋万载、威服四海的希望!”

 直视即将入阁拜相的老父,杨慎目光清澈,如同一汪清泉;语声缓缓,却不带半点迟疑,反而显得凝重非常。

 “只要天津的新政行诸天下,那这些希望就不会是虚妄,而士林之论和爹…你们错了!”

 “胡说八道!你这逆子!”

 一声怒喝,杨廷和猛的抢前两步,手指差点戳到儿子的脸上。在朝堂上,杨大人一向以温文儒雅而著称,这样暴怒的情形,别说是同僚或者杨慎,就算是跟在他身边几十年的老管家杨贺也没有见过。

 “满朝文武,天下士林都错了?反倒是你,是那个佞对了?何其荒谬,何其狂悖!这几年来,他在朝堂上,在辽东做了什么?用奇技巧之技惑圣听,让皇上不安于政,倒行逆施,无人君体;掀起变,祸京畿,又对忠臣义士横施杀戮…”

 杨廷和用力推开来搀扶他的老管家,愤然道:“在辽东他又做了什么?提高武人的地位?大明和前宋为何压制武人,不就是有晚唐藩镇之祸的前车之鉴吗?他谢宏凭什么就能保证,他手下的那些武人就不会起异心?谁又能保证他自己不起异心?”

 “还有…”话说的太急太快,杨廷和毕竟一把年纪了,了几口气才继续说道:“在天津他又在做什么?鼓励工商?所谓工,不过是用奇技巧之技眩人耳目,以此谋财,不然先贤怎么鄙视之?而商,哼,难道他下读书人,就是为了让这些逐利小人上位吗?罢儒门,重工商,他谢宏所为的暴处,更甚于秦皇嬴政,这叫富国强民的希望?你的圣贤书究竟读到哪里去了?”

 “爹,天津新政并不排斥读书人,且不说孩儿私下访查未受阻挠,就说天津的新官吏也大有先贤所说的上古之风。谕民以礼,先正自身…”

 杨慎简述了自己在天津的见闻,然后总结道:“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也是读书人,在常藤书院读的书。”

 “胡说,那个伪书院,又能教出来什么读书人?”虽然没捂着耳朵喊‘不听’,可杨廷和阴沉着脸,对儿子说的话也是充耳不闻,只是连声怒斥。

 “孩儿没去辽东,因此也无从得知辽东巡抚对军制有什么打算,不过,以天津而论,孩儿相信,他绝对是有所打算的,就算他不知道钱唐的覆辙,他身边的王明,张尚质,唐伯虎等人都是学之士,也不可能不提醒他,而且…”

 杨慎朗声说道:“商人也并非一味的逐利之徒,他们也懂大义,也知感恩,在新政提供得便利下,他们还能发挥出创造,无论完善制度,还是建设家园,又或开发新产品,他们都能做出极大的贡献,也不单是商人,佃农、工匠、军兵都是如此。”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佞不知礼法伦常,妄为无忌,才有让平民参政,颠倒伦常之事,你难道认为圣人之言也是错的吗?”

 “如果…”杨慎眼帘微垂,将天津所见所闻再次回想一遍,这才抬起头来,用比之前更坚定的语气,用更清朗的声音说道:“如果圣人有知,审视过天津的情况之后,依然坚持原来的观点,那么,孩儿也只能对他们说:你们错了!”!  m.lAnMXs.COM
上章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