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储之争
边关,狼烟四起,金国四太子金兀术,连下三镇,大军
境“汴京”朝野震动!
徽宗皇帝赵赵佶,接受“主战派”领袖、左相李纲的再三陈请,宣召开府驻军于“金陵”的第九子、“江南五道节度使”“康王”赵构,紧急入京,主持“抗金”大计!
随着官家这道旨意的出京,整座“京师”都为之震动而沸腾了!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官民一体的“主战派”大佬李纲,在众多官绅士民激动兴奋、欢呼雀跃的翘首以待之中,李左相当即,遣派长子李仪之,重金敦请当世“杀手之王”冷北城先生,亲自
接“康王爷”赵构于“五行大山”之上!
相对于“康王
”的摩拳擦掌、跃跃
试、
欣鼓舞、奔走相告、普天同庆“主和派”的“太子
”却是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
起来。
第一个坐不住的,是“东宫太子”赵桓。
这些年,太子桓的太子宝座,坐的并不太安稳,也谈不上太平。
他父亲徽宗皇帝,是个多才多艺、多子多产的风
皇帝,前前后后为太子桓生下了三十多个王弟。
这些皇子殿下里,最属“九大王”赵构,最出色优秀,他聪明渊博,过目不忘,每
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更兼文武双全,他的臂力极强,能拉得动二百多斤的硬弓,而左相麾下“敢死营”第一猛将岳飞,也能拉动三百斤力的强弓罢了。
康王构相貌堂堂,风
无双,早年就有相士“
衩先生”窦辟
遍相过徽宗诸皇子,私称“九大王龙行虎步,诚帝王之相也!”
对于这个流言,太子桓一直如鲠在喉,耿耿于怀。
直到九弟赵构晋封“康王”、授“江南五道节度使”、掌虎符军权,太子桓就越发将这个九弟,当作眼中钉、
中刺、绊脚石了!
然而,康王构朝中有李纲、龙傲骨等一班方正大臣辅佐,军中又有宗泽、韩世忠等一批忠勇良将拥戴;而太子桓自己所依仗的布青衣、朱勔等重臣,不是退隐、就是失势,此消彼长,越发使得皇储之争,
益尖锐。
而今,康王构一旦入京,主持军政大局,百官跟“
军”无异都握在了这位年轻有为、奋发进取的“九大王”手上,再加上,李纲、宗泽等军政大佬,借着“抗金保国”的势头,内外造势,为主子民情人心,九州归顺、天下归心,赵桓这“太子宝座”想不挪一挪,都不可能了!
绝不能让老九进京!
绝不能让康王构活着进京!
绝!不!可!以!
太子桓马上招来他在朝在野的两大心腹、“司礼大太监”王黼与“青衣楼”总楼主辰源密议——
——狙杀康王构于“五行大山”!
王大公公是太子爷“太子府”进宫的内侍大头子、当朝“四大宦官”之一,颇为得势;辰源总楼主是“太傅”布青衣的养子、京城第一大黑道帮会“青衣楼”的主持人,极为得力!
“心腹”不再多,有一、两个管用,就够用了。
如果,所谓的“心腹”多了,那就称之不上为“心腹”了。
王黼与辰源,就是太子桓的“心腹”而且,是相当“管用”的那种。
在太子桓的心目中,缺兵少将的他,已经王黼与辰源,媲美于“死敌”老九身边的一文一武两大助力:李纲和宗泽。
李纲名相多谋善断,门生故吏遍布朝廷,自非王黼一个内廷弄臣所能比拟;宗泽老将功高权重,手握十万兵甲,也自然不是辰源一介江湖草莽所能比肩。
但是,太子桓身边已无可用之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太子爷病急
投医,他已经是完全没有了办法,彻底失去了章法。
历朝历代,皇室倾轧,手足相残,远比戏文中的故事,来得残忍可怕!
太子桓不想自己以“废太子”的身份,被自己的九弟幽
、凌辱、甚至暗害、鸩毙,所以,他只有问计于王黼与辰源,力求自保。
王黼跟辰源,虽然不比名相名将,但那也是不同凡响的人中之杰,两个人,很快就给主君献出了自己的对策条陈。
王黼的对策,是请太子爷,即刻进宫,向皇上示好、表态、尽孝、陈情,用尽一切办法,让老皇帝看到你的优点、知道你的志向、显出你的孝道、了解你的苦衷,总之,这个关键时候,做为“东宫太子”的赵桓,不能呆在“东宫”之中望天兴叹,一定要动,不管走动、还是行动,一定都要有一个动作,让君王和臣民,都看到“太子爷”的存在,然后再徐图后事。
王大公公这个条陈,看似无用,但实际上最是难办实用,刀子虽软,但总好过手中无刀。
比起王大总管的文计,辰源总楼主的武略,就相当简单直接多了,那就是——
直接派遣“青衣楼”杀手,半路做掉踌躇满志、急于进京大展拳脚一展抱负的“九大王”康王赵构!
说直白点,辰源是一个武人,是一个江湖杀手组织的青年领袖,比起王黼那种善于宫廷钻营、官场投机的内臣,他更喜欢直接到直白、干脆到干掉的霹雳手段,一杀永除后患,一杀一了百了!
一文一武,一软一硬,一缓一急,一柔一刚,一平一绝,两条对策,同时摆到了太子桓的面前,让这位一向没有什么主见的皇储,一时之间,为难了起来——
该采纳哪一条呢?
王黼之计,虽然比较温和,但成效太慢、也很难收效;辰源之请,虽然立见成果,但太过冒险、也容易失败…
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太子桓原地转了一十八个圈,最后索
,来个“双管齐下”!
截杀康王构的重任,自然交给这方面的“专家”辰源,去全权负责;当
清晨,太子桓再三坚求面圣,皇帝赵佶虽然极之讨厌这个儿子,觉得他资质平庸、少有建树,但因毕竟是他的长子、国之储君,加上服侍自己起居生活的王黼王大公公央求说项,所以,官家还是在中午起
之后,在“御书房”勉强的接见了太子桓。
太子桓在父皇面前,故显清高,表示极力赞成
“王弟来京主持危局”并表示兄弟联心“共赴国难、为君父分忧”此一举措甚得官家欣赏,大赞“太子气量过人,识大体、顾大局”并赐封赏。
谢恩退出“御书房”太子桓并未回返“东宫”先行去拜会当今最得势的“秉笔大太监”梁师成,梁公公是父皇跟前最信任和最受宠的内监,无论宫廷内外,还是朝廷上下,都对他十分既敬又惧。
梁师成初于“书艺局”当役,本
慧黠,加之在“书艺局”耳濡目染,也略习文法、诗书;后因缘际会,领“睿思殿”文字外库之肥缺,主管出外传导御旨,所有御书号令都经他手传出,颁命天下。
此公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像是能说会道的人,实际上却内藏
诈,善察言观
,处事老道,深得徽宗皇帝赵佶的宠信,史称“慧黠习文法,稍知书”后得官家信任,为皇帝写诏书“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得以列名进士籍,升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并提拔至开府仪同三司、少保,官至检校太尉,时称为“隐相”
梁师成手秉御笔,专权狠毒,独断专行,侍君弄柄,通纳贿赂,天子面前都敢飞扬跋扈,大宦官王黼对梁师成如子敬父,称之“恩府先生”就连气焰熏天的权相蔡京父子,也丝毫不敢怠慢梁监,可见之势大遮天、气焰薰天。
是以,太子桓向梁大公公虚心请教,道:“李相举康王进京主政,闻说蔡相对此,颇为震怒;梁公公知人久深、目光如炬,不知对此事有,何真知灼见教授?”
“咱家老喽,哪还有什么见解!?”梁师成摇头摆脑的道:“不过呢,蔡相复官不久,对宫廷内外各帮各派一揽麾下之志,势在必得,李相这一请康王爷,蔡相自然心里有些不痛快了!”
太子桓一年四季里,总教“东宫”仆从,往梁师成府上送上金银珠宝,不下万计,但他在梁师成面前,却是只字不提,而且神情甚谦、执礼甚恭的求教道:“康王入京,主持军政,梁大总管,对此又有何高见?”
“咱家只是皇上身边一个研磨铺纸的奴才,哪有什么高见可言啊?”梁师成笑呵呵地道:“不过,李相利用‘金人
境’这一时局,反
蔡相,确是高明,只是康王爷年轻气盛,怕是受了一些‘有心人’的挑拨,做出有伤国体纲纪、有损兄弟感情的枝节,为今之计,太子爷不如向皇上奏请,召一向比较活跃得宠的郓王楷,一起‘辅佐’康王爷、‘共领’京城军民大政,两位王爷相互节制,太子爷超然于上,一收仁君圣主之效,如何?”
太子桓茅
顿开笑逐颜开,再三拜谢而去,未几,又命“东宫”仆从,送古玩玉器、娇娥美女等大礼于梁大公公,表示答谢,反正财宝美人取之民,用之于己,慷他人之慨,多送多得,无需吝啬就是。
太子桓领离去王黼之后,又有贵客造访,不是别人,赫然正是“十月如歌,翻云覆雨”“小梁王”柴如歌。
梁师成一面笑看赔罪,说是未能远
,一面道出李纲与蔡京一左一右两相互争、牵连到“太子”赵桓与“康王”赵构的角逐。
柴小王爷听得仔细,听罢,便带笑地问道:“照梁公来看,‘京师’的局面,是不是由‘暗斗’,开始转入‘明争’?“
梁师成一笑,道:“不管‘暗斗’也好,‘明争’也罢,眼下局面,都对小王爷您与童大公公有利无害,大有可为。现在只是‘山雨未来’之前的‘风满楼’,难保不久之后,就会酝酿出大的变数。”
柴如歌自斟自饮了一浅口美酒,谨慎的道:“前
,‘青龙会’的
徒,刺杀了‘权力帮’不少的干部,蔡相吃了不小的亏,连东方霸天都赔上了,估计一时半会还恢复不了元气,这次再让蔡相既防‘青龙老大’的‘暗箭’,又防李相的‘明
’,可两难兼顾得很呢。”
“这对蔡氏父子的影响,都是不会太大,”梁师成吃了一颗荔枝,喝了一口酒,又吃一颗甜枣,才慢
的道:“不过,老蔡大人与小蔡大人,一早已貌合神离,未必尽如人所料、所见的那般父子无间,蔡攸亦非等闲之士,他善于观形察
、见风使陀,更长于掩锋藏芒、顺时应变,蔡相是个快成
的老狐狸了,知子莫过父,对于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孝心’,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心中有数。
正所谓,‘
防夜防,家贼难防’,蔡相眼下最该防、也最难防的,不是‘青龙老大’,也不是李相,而应该是时时对他虎视眈眈、羽翼丰
的大儿子蔡攸蔡居安——”
小柴王爷听了,笑着饮酒,道:“这么说来,蔡相内忧外患,对于李相的反扑,只能是无力回天了?”
梁师成眯眯笑着,又
了一粒葡萄,再呷了一口酒,道:“就算蔡相力有不逮,坐观成败,‘东宫’的那位小主子,也不会坐以待毙,空等梦灭,不要忘了,他的授业恩师布先生不在了,可还给他留下一个辰源!”
柴如歌似还有顾虑,笑着问道:“辰跛子当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民心所向、军心所归的康王有所异动?”
“动又有何妨?反正,辰源这次闹出来的动静越大,朝廷的局面就越
;朝廷局面越
,对柴小王爷您一统武林、一揽乾坤,就越有益处;其实,辰跛子是在帮小王爷您,他
他的,您隔山观虎斗就好,最多不过,时不时发一支冷箭、放一把大火可也!”梁师成吃吃地笑看,又道:
“辰源早已不是当年的青头小子里,如今的他,有太子爷给他撑
,自然不是善男信女,别看他在我们这些权贵面前,表面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其实他一直有自己的实力,如今君主有难,他又岂能旁观?”
柴如歌颇有眼力见地为梁大公公剥了一个金黄
的橘子,问道:“就算辰源护主有心,也怕是杀贼无力吧?经过他跟二公子楚羽前番的一场内斗,诸如罗白虎、欧
恭、梁发、齐棋、舒书等精英高手,尽皆损失(参见《玲珑骨》卷),小王实在想不出,如今的‘青衣楼’,还有什么可用之将?”
梁师成嚼着金橘,两只眼眯得像一
横着的细针,高深莫测的道:“至少还有一个人。”
柴如歌即问:“什么人?”
梁师成用手帕抹掉嘴边的渣沫,道:“一个人等同于二十四个高手的人。”
“‘廿四先生’布伯!”柴如歌叹了口气,道:“小王倒是忘了那个疯子…”
…
“腾讯堂”夜已深沉,灯火通明,照如白昼,人未歇。
左相李纲的
朗笑声,直透过窗棂,老远就传了出来,看起来,李相今晚的心情,格外的好。
就听三、五文官围坐当中,左相李纲“哈哈”大笑,道:“此番,多亏诸位同仁一起努力,促成康王爷进京之事,如今形势正好,正是我辈奋笔扬蹄,为国效力之际,诸位同僚,万不可志满懈怠,还需
诚努力,团结进取,辅佐康王,成就大业啊!”座旁一中年白面、五官端正、凛凛有威的四品文官,肃然道:“‘东边儿’那位主儿,最近可是跟‘青衣楼’来往的极为密切,我们‘开封府’得到可靠的消息称,‘青衣楼’楼主辰源,已经调动了麾下第一高手元‘廿四先生’布伯,带着一群一
杀手,连夜出了‘京师’,进入了‘五行大山’,行迹相当的让人可疑!”
对面一个清瘦有骨,雅致有神的三品御史,放下手中茶盏,问道:“潘大人可知,布伯都带了些什么人出京?”
问话的御史,乃是“康王
”的骨干、“御史台”台长龙傲骨,他的兄弟、“六扇门”前任总捕头“不死神龙”龙布诗,因叛国通敌被正法,对这位刚正不阿的“铁胆御史”地位,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受牵连降职不久之后,在金人大举来犯、国家急需人才、“左相系”势力抬头之际,便又很快的官复原职,执掌言官。(参见《狼皮卷》、《琉璃月》卷)
被问者,官职虽低,确是大有名头,此人乃是前朝大
臣潘美的后裔,官拜“开封府”府尹,姓潘名凤,此人与其祖上,极不相类,在任上,清廉有为,口碑上佳,政绩突出,是左相李纲比较看重的中低级官员之一。(参见《玲珑骨》卷第二十九章)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