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天下归心
曹
会用人,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公认的,他可以说是深知“用人之机”但问题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是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术”而是“道”那么曹
用人之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他又为什么能够掌握这个“道”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
在上一集讲到,袁绍与曹
的人才之争中有很多人离开袁绍投奔曹
,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谋士郭嘉。郭嘉从小
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天下即将大
,于是隐居以待时机。最初郭嘉投奔到当时势力最強大的袁绍麾下,袁绍也对他极为敬重,并把他作为人才厚礼款待。然而郭嘉却在曹
招贤纳士之时神秘地离开袁绍,投奔曹
的帐下。郭嘉可以说是对袁绍和曹
都有独到的见解,那么郭嘉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
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细品曹
的用人之道,《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曹
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
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
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
的。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尤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人,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肚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说他正在洗头,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一个人才来了,马上停止洗头,把头发抓住去接见。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通报说人才求见,马上把嘴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出去接见。洗一次头他三握发,吃一餐饭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贤若渴。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人还有一些什么⽑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
是个好老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
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
。也就是说,人才都是择贤主而归附的,因为人才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底下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一个好老板呢?易中天先生又为什么认为曹
是一个好的老板呢?
那么曹
怎么就是个好老板呢?也有以下几点表现: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
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內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
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部部的工作,选拔员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
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
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
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
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
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
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
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
第一他⾝处
世,
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
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
的双重角⾊,曹
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
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
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
,变成奷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
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
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央中
府政、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府政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
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员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员官,有曹
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
、投降曹
、投奔曹
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
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
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导领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
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
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家国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噤,于噤是曹
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
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
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
有点落花流⽔了,这时曹军是很混
的,但是唯独于噤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噤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
的⻩巾军,这个⻩巾军投降曹
以后曹
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
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
打败了就起来作
,就把曹
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噤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噤的整,就赶紧跑到曹
那儿告了于噤一刁状,等到于噤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噤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
。当时就有人跟于噤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这些事⼲什么?于噤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
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噤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队部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噤才去见曹
,曹
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
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
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
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
世,这更显出了曹
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
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
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
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噤止,赏罚分明。曹
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
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
还能够做到以⾝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
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
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
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
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
的马践踏了麦田。曹
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
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
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子套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
虚伪,奷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
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体肤发受之⽗⺟,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
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
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
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
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慡,其实没道理。曹
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
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
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
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的。曹
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
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
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见贤思齐。曹
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他一定把过错都揽到自己⾝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
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昅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
一定检讨。有一次曹
打孙权的时候,曹
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
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
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
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
,曹
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
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导领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
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
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噤止,依法治人;设⾝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曹
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处
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服征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
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道就是曹
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
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后究竟隐蔵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
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人
,就是人心。曹
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
,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死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
的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还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
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具体的做法,而在于他的道,而在于他对人心、人
的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后,曹
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动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
没有,曹
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
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
,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
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強,袁绍是強势,我是弱势,那个时候连我曹
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握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
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弄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道有谁在勾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后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
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
已经不容易,设⾝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感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诚坦,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曹
能够洞察人
,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
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
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
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么曹
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曹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
聪明,他知道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场战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握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力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
他能够把握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叫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
这个人
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
情中人,我们都知道曹
是个诗人,他⾝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亲和力。一个做导领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亲近;太随便了也不好,太随便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
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亲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爱戴他,这个分寸,曹
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
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玩笑的口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亲被曹
下了大狱,曹
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家国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啊,你看着办吧,非常好玩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
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感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势单力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
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昑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衿啊,悠悠的是我的爱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藌,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感情是实真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
第四个原因是深沉,曹
是一个很深沉的人,我们去看一下这首《短歌行》,他的开头的句子是什么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苦多。”人生是很短的,我们应该利用这短暂的人生⼲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因此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朋友来帮助我。所以他的用人之道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的⾼度产生出来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用人之道,所以曹
这个人是很随和的,也是很深沉的。郭嘉对曹
有这样一个评价,叫“外易简而內机明”就是表面上看着他随随便便,实际上里面內心深处很深很深,他可以和你握手言
,他可以和你谈笑风生,他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他可以和你勾肩搭背,但是请你注意,当他和你握手言
嘻嘻哈哈的时候,他在观察着你,而且看人看得⼊木三分,他会把他对面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烂在肚子里,然后他知道怎样来对待你,或者说怎样来对付你。曹
看人是很厉害的,袁绍那么气焰嚣张,袁术那么不可一世,曹
都没有放在眼里,唯独对于那个先前卖草鞋,后来寄人篱下的刘备另眼相待,曹
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今天下英雄,为使君与
耳”这句话是很奇怪的,刘备是不是英雄?如果刘备是英雄,那么曹
说这句话等于明说争天下的就是我们俩了,不该说啊,应该烂在肚子里。那么如果刘备不是英雄的话,那曹
说这个话⼲什么呢?所以我们就很想弄清楚曹
看刘备看得准不准,刘备是不是英雄?曹
有没有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耳”这句话?请看下集——青梅煮酒。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