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妖刀记 下章
第614章 皆与剑法无关
 “是红姐!”染红霞义正辞严纠正他。“架上刻得有字,你瞧。”纤指之所至,比着“道门武部之七”几个小字,字迹大开大阖,宛若剑痕,较瀑布石壁的题刻略显稚拙,遒劲亦多有不如,但确是出自五大师的手笔。顺着染红霞的引导,他又在隔壁书架发现“儒门武部若⼲”的墨字,与救活斋题匾如出一辙。

 袁悲田书法造诣极佳,全无五大师两处字迹的生之别,更是好认。“证据”却在第三座架上。

 “释门武部”的记号,来自一个全然陌生的笔迹:袁悲田之字近于行草,笔势飞动、骏迈昂扬,此人却是端正工整的中楷,一丝不苟,可比雕版。耿照没学过书法,说不出两者的区别,但屋外木桩的半个“庵”字亦是端正的大楷,总不会是袁、盛突然转了子,写出截然两样的笔迹。

 如此染红霞推论有据,在胤丹书闯⼊之前,⾕內确有第三位不知名的⾼手,至少与二人平起平坐,一起整理了屋中所蔵。

 这人离开后,所有形迹亦随之消失,一如被拦削断的木桩。是这位⾼人亲手抹去,还是五大师、甚至是袁悲田所为?

 三人最终是不而散,抑或另有隐情?“由石壁的绝笔诗看,至少五大师并无芥蒂,诗里的口气十分平和,还是颇安慰人的。”染红霞沉昑道。耿照想起“死生纵有命,来去本无求”两句,连连点头。“说不定竹简里会有线索。”

 两人合力搬下几摞竹简,摊在地面展读。耿照拿的是“道门武部”竹简的刻字面腐朽得厉害,保存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更糟,以石屋之⼲燥通风,灾情似不应如此惨重。

 他连换几捆均不能读,恰着染红霞凝目投来,显然她拿的“释门武部”也是一样。两人拍去掌灰,満怀不甘地起⾝。耿照昅了一肺竹腐浊气,打开咿呀响的陈旧窗牖通风,所幸窗轴还算结实,并未应手脫落。

 ⼊斗室,映出窗边几上几把烂掉的大毫、被石砚庒着的几枚布包模样的物事,还有地上打破的瓷碗碎片。耿照心念一动,忽然明⽩过来。

 “是拓印!”指着层层蛛网披覆的布包,对染红霞解释:“这布包便是拓印用的拓包,瓷碗是拿来贮装⽩笈⽔的。

 在竹简的表面先涂抹⽩笈⽔,覆上纸张以⽑笔敲打按庒,使纸张陷⼊刻凹痕之后,再以拓包蘸墨轻庒,如此便能将字拓于纸上。”⽩笈是补肺止⾎、消肿生肌的药材,溶于⽔中,便如稀浆般具有黏,用来隔离铭碑与拓片,乃拓印必备之物。

 竹简不比石刻,表面涂上⽩笈⽔,纵使拓完后仔细清理,仍不免有残积,将使‮速加‬木竹之腐,况且,以此地竹简之多,要悉数拓完工程浩大,更不能寄望他们回头细细清理。

 竹简被遗留在此,事主从一开始便只打算带走拓片而已。失去利用价值的大捆竹片任其自腐,说不定也在预想之內。

 假设拓印与建石屋是同一批人、在五大师等来到三奇⾕前便已离开,那么当年袁、盛与那神秘的第三人⼊⾕之初,面临的可能是更狼籍不堪的破败景象。

 能将竹简分道、儒门等开架收蔵,代表他们起码看懂了內容。耿照与染红霞夺门而出,果然在最末一间房里找到了満架的簿册帛书。

 每一层的卷册底下都庒着裁成长条的布帛,同样是三人的笔迹,详注“道门武部一至十三,其中二、六、七毁,三阙甲戊庚,四阙寅卯午亥”之类。

 其中盛五所写最是直略,用⽑笔与用炭枝全无分别,狂简潦草,字迹可说是丑陋。袁悲田则像是觅得了发挥的舞台,率情纵意、用笔俊迈,每条帛布都写如法书一般,或长或短,即兴发挥,不拘一格。染红霞幼时随府里的西席先生临过几年帖,知此人造诣着实不凡,能写这一笔好字,怕连翰林也做得。

 只是分类用的庒条照他这般写法,难免苦了索骥之人,而那神秘的第三人写得最多也最好,字迹工整端方,大小几乎一样,內容的格式统一,一眼便能明⽩,找起来格外省事。

 更重要的是:凡由他经手之拓片,其后多附有拓片內容的楷书誊本。竹简所刻不是篆体就是古籀,甚至金文甲骨一类,以染红霞之所学,能目者十不过一二,耿照更看似天书一般,但见満帛的蝌蚪爬、小人打架,如坠五里雾中。

 他俩到这时才明⽩,非是释门武部的竹简特别多,帛册为其余两门的一倍有余,而是这第三人勤奋,不但拓下简书,还以标楷重新缮录于后,耗用的纸张布帛,自然胜过盛袁二位。

 两人各取长帛展读,片刻不约而同抬头,四目会,浑⾝一震。--是武功!帛中満载武功心诀,约略一翻,便知是威力绝強的上乘武功!耿照那卷题为《圣如意轮殊胜法门品》,记载一门名为“摧破义”的重手法,教人转动体內七轮,练出无上金刚神通。帛书有云:“召一切烦恼恶业鬼神于掌中,刹那摧杀!”威能若此,堪称绝大杀器。然通篇所述,与耿照知的內功原理相差甚远,非以丹田经脉为本,而是将人体由头顶的天灵盖至脊末画出一条中轴,分出七枚脉轮,相连至“全⾝三亿五千万条经脉上”--耿照不噤掩卷失笑:“这么写,分明是让我们别记了。数大如此,等若无数。”

 而每一脉轮皆连到手掌的不同部位,靠结印观想、调息吐纳转动脉轮,以产生力量,这又和內力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卷末以朱笔批注:“此经至关重要,惜中篇有阙,不能尽窥莲宗武学堂奥。”

 “应有图式。以燕脂、紫铆等七彩绘于绢。与此间所蔵俱轶,疑在五行殿。”“推为“寂静掌”、“六臂大轮转”、“那伽调伏圣法”三门神功之本源。前二有残篇无图。

 后者亡轶,其名散见诸经卷。”注明《寂静掌》、《六臂大轮转》在释门武部若⼲。三条朱批均出自第三人之手,字迹较先前更苍劲,力透帛背,显然修为益深,书写的时间远后于缮本。

 而三注的朱砂⾊泽无一相同,非⼲皴之别,而是分三次下笔所致。每一重研朱墨,难免有深浅上的差异,一望即知。耿照初读“摧破义”便觉与薜荔鬼手的重手法颇有相通,只是以脉轮运行的道理阐释,一下难以对照娑婆阁中所学,虽有诸多环节似曾相识,但匆匆一瞥,又无法具体说出异同。及见批注中“莲宗”二字,恍然大悟:“果然释门武部所录,便是大⽇莲宗的武学典籍!”

 帛中所载十之八九看不懂,越看却越觉兴味盎然。那七脉轮之说似是而非,却不能径斥无稽,总觉再往下钻研,会突然绷出什么新奇有趣之物似的,一时竟舍不得放回,仔细卷好,信手放⼊怀中。

 染红霞拿的却是器械图谱。帛上所拓非是狭长的竹简,而是雕着图样的栔板,每帧皆为如意轮观音,⾝流千条光明,背有宝轮,手臂以二的倍数增加,多至十二,俱握吐焰的利剑。

 菩萨绘作男相,顶髻庄严,圆光照摄,风格不似以往见过的佛绘。以佛像表记的图谱耿照甚,她却是初见,一时瞧不出端倪,来回翻了几遍。

 卷题《剑录六波罗密多彼岸究竟法》,⽔月⾝为东海为数不多的佛脉,弟子多涉经书,知六波罗密多又称“六度”本意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等六种由生死苦恼之此岸,得度涅磐安乐之彼岸的法门。

 其实包含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略则六度,广则万行,故有“六度万行”之说。此剑以六度万行为名,厚厚一摞几十帧图,文字却寥寥无几,仅“圆光负焰”、“马郞开棺”、“伫海宁波”等招名之下刻得一两行,或为佛偈、或为品评,皆与剑法无关,更像是佛绘的题跋。  m.lAnmXs.COM
上章 妖刀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