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难得舒展扩建
那锦衣帅与窦家女儿的关系绝不简单,至于什么追寻大盗恰逢其事的邸报说辞,略知内情的姜主事是半个字都不信,没成想那丁寿为了一个酒家女子,竟直接击杀朝廷命官,如今赵经已然死了,下一个怕就该是自己了。
虽然心中惊怖万分,姜荣却做不出任何举措,他本就是个没主见的,否则也不会任由赵经牵着鼻子走,一口咬定丁寿是真凶,拼个鱼死网破?他没这个魄力,况且扪心自问,就是他肯豁出去,九成九最后死的那个也是他。
弃官潜逃?大明天下如何能逃出锦衣卫的天罗地网,况且他还抱着万一期望,若是丁寿迫于形势收敛一二,不找他的麻烦呢,为此他甚至觍颜赶去窦家酒坊,想着向窦家父女解释一二自己当时难处,只要他们肯在丁寿跟前说几句好话,磕头赔罪也在所不惜,可谁知酒坊内人去楼空,据邻里讲自成亲那夜起便没再见到人,可教姜主事真个犯了难。
逃生无路,求告无门,姜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躲在家里长吁短叹,几
下来,人苍老了足有十几岁,疲弱不堪。
披散着头发,姜荣抱臂缩在房间角落里,如一只受惊的猎物,眼看外边时近正午,这一
总算又熬过去了一半,他如今可是掰着手指算时辰。“老爷,不好了!”一个下人小厮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锦…锦衣卫来啦!”
“拦住他们!”姜荣如同兔子般蹦了起来,小厮哭丧着脸道:“他们有驾帖,拦不住啊!”“来了,终究还是来了,他们是来拿我的…”姜荣在房内疯狂地来回兜圈子,念叨个不停。“老爷…”小厮看着姜荣似乎有些痴傻,忧心忡忡。
“诏狱酷刑厉害,我不能被他们抓住,对,不能,”姜荣一把抓住下人,晃着他肩膀道:“去,去告诉他们,说我不在,我不在家!”
“人呐?有
气的没有?!”外间一破锣嗓子嚷道。“老爷…”小厮投向姜荣询问的眼神。“快出去,就说我不在啊。”姜荣低声叮嘱,还不忘做出一个嘘声的手势。姜府小厮不情不愿地挪了出去。
只见外间站着几个锦衣缇骑,当中一个身材健壮,一脸
悍之气,见他便不耐烦道:“爷们是锦衣卫东司房办事百户沈彬,教姜荣出来答话。”“老爷他…”那小厮回头望了眼房里,
吐吐道:“他不在。”
“放你娘的
!”沈彬抬手就是一嘴巴,将他
倒在地,骂骂咧咧道:“弟兄们守着你这宅子好几天了,姜荣一步都没出去过,不在家能去哪儿!”“放明白的马上给我把人唤出来,不然爷们立时宰了你。”雪亮的绣
刀“噌”一声被沈彬拔出半截。
小厮年纪不大,被沈彬一巴掌
得眼冒金星,又惊又怕,捂着脸颊眼泪汪汪地向卧房指去。沈彬冷哼一声,带着人直冲了进去。房内门窗紧闭,不知多久未曾打开,透着一股古怪味道,沈彬打眼一扫,便被墙角处摆放的几个衣箱所吸引。
沈彬冷笑一声,晃晃悠悠来在外
着一片袍角的箱柜旁,用刀鞘敲了敲箱盖“出来吧姜主事,大家都是场面人,若是被沈某请出来,面上可不好看。”
箱柜里毫无动静。沈彬也动了火气,手扶箱盖“呔”的一声大喝,将箱盖猛地揭起。一见箱内情景,沈彬“呼”地往后退了一大步,只见姜荣双手撕扯着衣领,面目狰狞,两只眼珠凸出眼眶,正狠狠瞪着自己。
“搞什么古怪?滚出来!”沈彬自谓见惯大风大
,被一个工部主事吓退实在是职业生涯的污点,当下火冒三丈。姜荣继续躲在箱内一动不动,沈彬察觉有些不对,小心翼翼走近,将手探向他的鼻端。
“没气了?!”***皇城
儿下的老少爷们从来不乏日常谈资,哪怕一百年不死都能够长见识。工部郎中赵经被独行大盗杀死府中算个甚啊,弘治爷那会儿
财坊指挥张淳家夜间被抢,凶犯杀死来援的巡夜总甲越城逃逸,这厉害吧?
那个姓崔的盗贼还被锦衣卫当场格毙,我呸,三脚猫功夫还出来现眼,真丢前辈同行的脸!你说什么?来缉捕的锦衣缇帅顺手还拐带走了赵府一个新纳的小妾,这算球新鲜事啊,弘治九年京师恶少马纪、马聪几个夜闯民宅,
了人家漂亮小媳妇不算,完事后还把人拉到大街口一直轮到天亮,不比你这个香
?
切,小
孩子,没见过世面!京师百姓眼界都被小皇帝他爸爸给养刁了,等闲事
不起兴趣,主事姜荣死的消息勉强算上一桩,毕竟大明朝开国一百多年,死在诏狱里的官儿多不胜数,可被缇骑活活吓死的真不多见,足够茶余饭后解解闷儿的,至于他是贪赃还是枉法,家产如何充公,
女家小怎样处置等等,那都不过是些事后添头罢了。
百姓们瞧得是个热闹,缙绅士子们更多是愤慨不屑,科场舞弊贡院失火这等大案草草了结,反关注缉凶捕盗那些治安琐事,厂卫鹰犬如此本末倒置,士林前途堪忧啊。
还没等士子们一腔郁闷消解,那锦衣帅又给玩出个大新闻,上疏朝廷重明科考三场并重之制,大概意思是说朝廷开科取士是为简拔人才。
而后以济实用,如今士子专务初场经义,一味追求文章浮靡冗杂,荒废实务,有悖祖宗用人之道,求朝廷颁布明旨,重后场以辨实学。
一石
起千层
,考官取士为图清闲和少担责任,阅卷时侧重首场也非什么秘密,大家彼此心知肚明,朝中有识之士也多有建言,可即便要改也该是礼部首倡,几时轮到你一个锦衣武臣狗拿耗子,点评朝廷抡才大典了?
纵然背着一个御赐功名,终非正途出身,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礼部的一亩三分地,你这样明目张胆地捞过界,可是犯了官场大忌,许多人已经准备好看这场礼部和丁南山的撕
大戏。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兼着礼部侍郎的翰林学士刘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位爷没有半点要和锦衣帅撕掰的意思,反奏言什么取士本在实学,大金吾之奏深切科场弊窦,首场不过寻章摘句,通达时务必于后场乃见,如后场驰骋该博,初场便是平平,亦该甄拔前列,以示崇重实学之意。和预想的似乎不太一样,正主没出来。
一个挂名的却上蹿下跳,还比丁南山更进一步,朝野上下还没反过味儿来,礼部尚书刘机又跟上题本,内容大同小异,不过委婉了许多,只说士子看重首场之事积重难返,此后二、三场试中有条陈时事、扬榷古今者。
即便初场稍有瑕疵,也当酌量收录…群臣不明所以,礼部几时与丁南山好到穿一条
子了?有那明眼人忽然想起,贡院失火案丁南山将刘世衡这位总提调摘得干干净净,只处置了一群看守杂役,刘大宗伯恐怕是在投桃报李,才对丁寿的越俎代庖之举随声附和…
既然礼部自己都不在意,旁人也懒得去开罪丁寿,随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便有旨出:朝廷取士本为世用,乃有用世之才不在制义中见奇,重在实学,今起分房考官务虚心详阅,卷必细阅细批,取卷兼重后场,以罗异材,详依丁寿奏拟严行,不得违玩。
好嘛,朝廷取士大典依锦衣武臣的条陈而行,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朝野间议论纷纷,众说纷纭。不得不说丁南山这奏疏的确言之有物,尤其切中了许多关心时务、不甘只寻行数墨的士子心声。
如此一来,他们不必再点灯熬油地在故纸堆中逐字细抠那一条条僻章诡句,进身之路开阔许多,虽对进言这条陈的人身份略有些抵触,更多的则是感激与庆幸。
当然也非人人高兴,至少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子们对朝廷颁发这样的明令多有非议。
但这些人手无缚
之力,除了一肚子之乎者也,没有半点可以威胁到丁大人的地方,这些书呆子们心里怎样想,二爷还真就不在乎。丁大人似乎是不打算消停,一波热议未过,紧接着又上了第二份奏疏:重修各地贡院。
相比前道手本有人欢喜有人愁,他这份谏言倒是皆大欢喜,应考的人都知晓,贡院号舍建制
隘,皆为木板苇席搭就而成,
试不能御寒,秋闱难隔酷暑,身处其中,苦不堪言,且考棚栉比鳞次,一旦失火,就成连云之势,小命搞不好都要
待其中。
不过大家为了出身功名,纵然其中千难万险,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如今有人肯为其发声,天下士子自然拍手称快,连那已功成名就的左班官员,回想起当年应考之苦,都是感同身受,对重修之事乐见其成。
只是那最关键的一点:钱从哪来?大明朝的地方税收总的说来分为两块,一部分起运京师,充作朝廷用度,另一部分扣留州县本地,支给经费,名曰存留,大抵上是各占一半,中央钱袋子干瘪的时候也会适当调整起运比例“存留”制度被彻底玩坏还要等大清的“圣君贤主”们入关以后。
此时让地方官们头痛的还是如何应对刘太监。因查盘中发现地方有司侵
虚耗钱粮,刘瑾将各地府库存留解运京城以资国用,当然老太监也不是要把地方给搜刮干净,基本运作还是要维持的,地方确有事端奏请更多留用也无不可。
只是要求每年年底必须将收支账目列个明细上奏朝廷,做到有据可查,贡院修缮属地方开支,合该各地官府出款,可如今被勒紧脖子的地方大员们哭穷还来不及,莫说没这笔闲钱,就是有也不会
出来等着刘瑾派人来查。
还好这个担忧没有多久,内廷又有旨出:士子乃国之重器,安危岂可轻忽!固因贡院地域所限,难得舒展扩建,但为万世长久之计,发内帑重修号舍…妥了!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