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红楼梦》
我作文做事向来放
不羁,不守规矩不遵古训,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但有一条规矩我守得还不错,那就是我
从小告诫我的:男子不读《红楼梦》,女子莫看《西厢记》。
所谓“男子不读《红楼梦》,女子莫看《西厢记》”其本意大概是怕男人读了《红楼梦》学宝玉看破红尘出家遁世、而女人看了《西厢记》则会学莺莺红杏出墙引“郞”入室。传我这规矩的时候
是没能料到这世界会让人整出个互联网来的,更料想不到她的爱孙天天泡在网上看那些“俊男美女”们写的风花雪月的文章,早已修炼得五毒不浸。
严格来说,
教的规矩我遵守得也并不是很好,《红楼梦》读我其实也还是读过的,并且不止一次。只是每次都是一鼓作气,读到半途,再而衰,再而竭,最终不“忍”卒读,悻悻作罢。
不读也就罢了,偏偏我宝哥哥林妹妹终
挂在嘴边,写起文章来“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或是“世人皆晓神仙好,惟有娇
忘不了”一类的打油诗用得滚瓜烂
。曹雪芹老先生若能回生转世,肯定又要让我小子气个半死。
依稀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年纪极小,当时被《三国》、《水浒》、《西游记》激动得热血沸腾晕头
脑,得知《红楼梦》也位列四大古典名著,急猫猫就找了一套竖排的四卷本,迫不及待看了下去。哪知此名著比彼名著这般乏味!大约看了个三、四十回,也就是一卷吧,可怜曹老先生呕心沥血英名盖世,竟就此被我束之高阁,打入冷宫。
假如说这初次“见”《红》带有盲目
,属于无意识的“自发”的行动,那么第二次捧起《红楼梦》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革命行动。那时候已经十二三岁,开始懂些人事,某一天同大院里一个文学哥哥闲聊论文,听说我没读过《红楼梦》,哥哥大为遗憾,即席为我朗诵了一首他的《读红楼梦有感》,头两句似是:“《红楼梦》里美人多,作诗弹琴调(音DIAO三声,勾引也)阿哥。”
我心下其实不以为然,但其时
意识已经萌动,觉得书虽读来乏味,《红楼梦》里美人却着实不少,只当看看美人吧。于是又将《红楼梦》寻了来。
这一次看了大约有七、八十回。(不知读的是哪个版本,好象有个八十回的本,不知是不是,或许其实是读完过的?)无奈书里那些个饮酒
诗
蒜皮的琐碎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致,烦得我心里直骂宝玉傻
:放着个温顺贤淑的宝姐姐不爱,却偏要去爱那个病怏怏
情乖戾一天到晚使小
子的林妹妹!
早几
不知在哪读了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作者论证曹老先生之所以要给林妹妹添些毛病写成书中这个样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也爱上自己心中的至爱。果真如此,我想曹老先生的一番苦心至少在我这个焦大这里是达到了效果。
虽然读了几回也没读完过,好歹也自诩是读书人,心里的《红楼》情结总还是有的,所以后来也并非没有动过心,总想哪天耐着
子把这部位著四大名著之首、
老爹爹说至少要看五六遍才有发言权的“
肋”啃完。那年岳麓书院出那套小字天书的时候,我图它便宜,又买了一本《红楼梦》。也翻动过几次,可不知是字太小读来吃力呢还是心不静,每次翻不了几章,每每又把它晾下了。
《红楼梦》尽管没有读完过,《红楼梦》研究或是《红楼梦诗词》却又看过几本,所以里面的歪诗还是记得几句。只是我读书向来不求甚解,写文章时喜欢“引经”而常常忘记“据典”经常惹来读者的批评。比如我常喜欢引用卞之琳先生的那句:我站在桥上看风景,人家在岸上看我。后来被一位老先生批了一个:
批《三国》,胡引
解。大煞风景。仔细一想,或许是:“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岸上看我”吧。呵呵,或许还是不对,不好意思,至今没记得去考证。后来我在论坛上发了个《****古人》的帖子狡辩,云: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引用前人的好东西也该引出新意来,如果还是人家那意思,多你一个“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大可不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呵呵,我又来了,准不准确请你们考证。自从挨了批之后,引《红楼梦》时我心中自是惴惴不安的,毕竟没有读完过,心虚。但是我今后依然会照引不误。
连人家老外的破烂和BBS上的垃圾我都照看不误,想来我
给我划的这条线我最终还是要破的。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哪怕再难,下回我硬着头皮也要把《红楼梦》囫囵呑进去。
9/14/20032:40AM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