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207章 走进影院购票
 “纯属嫉妒,我就喜欢爆炸电影和快节奏电影,在这方面谁能比的上杜克·罗森伯格?”电视机前,有年轻观众在嘀咕“这些影评人也就是几个高级子而已,以为自己高大上,实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还有人如此说道:“带着嫉妒和偏见的心理去看电影是不会好看的,无论看多少遍都一样。”

 每个人对每种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人会受到环境舆论的影响,很难说罗杰·艾伯特的节目会对杜克和《独立》带来什么。

 接近‮夜午‬时分,《洛杉矶时报》的女记者莎拉与杜克和南希告别,走出了一家高级餐厅,直接开车赶回报社,准备连夜完成主编待下来的任务,以便明天及时见报。

 手指落在打字机的键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莎拉有些悲哀的发现,一心想做影评人的自己,这次恐怕要站在影评人的对立面了,以后的影评人梦甚至会破灭。

 但她管不了这么多了,这份媒体工作才是生存的根本。一直到‮夜午‬时分,莎拉才将赶完的稿子交给编辑,编辑迅速排版,加入到早就留好的版面中。

 然后传到分散在全美各处的印刷厂,印刷出版,送到北美各个角落的各个用户手中,由于提前与制片发行方沟通过,杜克并没有像其他演员那样,参与到北美的宣传通告中,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已经开启的舆论战上。

 周太阳刚刚爬上地平线,阳光才落在圣塔莫尼卡的海滩上,杜克从沿着海滨大道一路跑进家中,先回楼上的房间冲了个澡,又换上一身干的衣服走了下来,进入餐厅的时候,母亲已经坐在里面,等着他一起享用早餐。

 “早啊…妈妈。”杜克坐下,拿起刀叉“今天要赶去纽约吗?”“嗯…”母亲点了点头“纽约是北美的时尚中心,现在圣菲亚的工作在向东海岸转移。”“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好了。”杜克建议。“我还不想退休。”

 莉亚夫人直接否决“而且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可做。”了解母亲的性格,杜克也就不再多说,转头对女佣说道:“艾莉,今天的《洛杉矶时报》到了吗?啊…谢谢!”

 女佣很快将报纸送了过来,杜克直接翻到了娱乐版,头版头条上刊登的正是他的专访。平时杜克不怎么关注媒体对自己的评价,类似他这种商业导演在专业媒体口中,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评语。

 但今天不同,这是一场舆论战的开始!“有着一副颀长健硕身材的杜克·罗森伯格,举手投足都透着无所畏惧的势头。

 就连话语间也传递出主人果敢的讯号,本报记者在圣塔莫尼卡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这位好莱坞导演。你完全可以把杜克·罗森伯格想象成是一位永不服输的斗士,就像是在马德里的赛场上称雄的一头斗牛。

 在取悦观众的娱乐业中堪称善于制造破坏的艺术家…”“当我们的话题来到制作成本高达一亿美元的《独立》时,现年才二十四岁的杜克将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付之一笑…在电影界这个行当里当导演要想混出个好名声,那就必须是压力和肾上腺素都要旺盛才行…这是他的原话。”

 “当谈到为什么要拍摄《独立》时,他如此回答…我只是想愉悦大众,为观众带来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

 “当问到为什么他的电影中总是存在如此多的特效,杜克·罗森伯格做出了意想不到的解释…现在用录像机、在电视台上随处可以看到电影,你凭什么可以吸引大家走进影院,专门来看你的电影?”

 “无休止的爆破大场面、震耳聋的噪音、险象环生的追逐打斗、对各地坐标建筑的破坏,再夹杂喜闻乐见的科打诨,这些都是大批观众喜欢杜克·罗森伯格的电影的原因。

 他的前两部电影《生死时速》和《勇闯夺命岛》取得了巨大成功,《独立》也不例外,在周五拿下2245万美元的票房后,这部影片周六又拿下了2429万美元,大卖根本不是问题。”

 “然而,影片的专业口碑似乎有些麻烦,记者也专门问及了杜克·罗森伯格对影评人猛烈抨击的看法…”

 ***圣塔莫尼卡商业广场前,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向着影院走去,其中有个手拿《洛杉矶时报》的人,正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同伴诉说着娱乐版头版头条的那则采访报道。“你怎么看待影评人对《独立》的抨击?”

 “纵观电影业近二十年的历史你可以发现,影评人总是喜欢攻击大众喜欢的电影,以此彰显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喜欢攻击那些在电影上大获成功的人,随便吧。”

 “这么说,杜克,你不在乎影评人的抨击?”“为什么要在乎?莎拉小姐,我问你一个问题,北美的职业影评人大概有多少?”“三百多人吧。”“那有观影习惯的书迷呢?”“总有四五千万甚至更多吧。”

 “那问题就很简单了,作为一个导演,我首先要考虑几千万人的观影感受,还是几百个影评人的观影感受?据我所知,《独立》的影评人综合评分只有3。1分。

 而观众好评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六,这是十万名参与调查的普通书迷给出的评价,我应该重视谁?”“这么说,你不认可影评人的抨击?”“为什么要认可?影评人仅仅代表他们自己而已,能代表观众吗?

 他们的口味总是与观众背道而驰,我为什么要在乎他们的抨击?在这个世界上,电影业存在的基础是为数众多的普通观众。

 而不是一群整天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的职业影评人!这个行业没有了观众必然崩塌,没有职业影评人,仍然会向前发展,甚至发展的更快!”快走到影院前的时候,年轻人结束了绘声绘的描述,将报纸收进包里,看向周围的同伴。

 “我觉得杜克的话非常有道理,观众才是电影业的基础,没有了我们这些观众,电影业还能生存?”“是啊!”有人附和“从杜克的话里,能够听出他是考虑观众感受的导演。

 而不是那些被影评人吹捧,却总是拍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导演。”“影评人和观众谁重要?”又有人接口。

 “当然是我们观众!”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本来看了昨晚罗杰·艾伯特的节目,我还有些顾虑。”最开始的那个人说道:“以为《独立》真的是烂片,现在才发现只是影评人口中的烂片。

 原来观众评分那么高,为什么影评人不提这一点呢?是怕丢人吗?”“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吗?”旁边的人神秘兮兮的说道:“影评人口称赞的电影,都是观众可以在观看时睡觉的电影,影评人猛烈抨击的电影,都是大火的电影!”

 这话虽然很夸张,却得到不少人的点头认可,这群年轻人完全把昨晚看过的节目扔在脑后,走进影院购票,目标直指《独立》!同样的一幕。

 在北美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年轻人似乎根本没有受昨晚电视节目以及媒体影评人还在铺天盖地般的抨击的影响,照样走进影院购买《独立》的电影票。  m.LanM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