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408章 在隐晦提示
 如此有利的形势,他怎么可能放过。基本跟影评人达成共识,并且邀请他们出席他私下里组织的小型派对后,哈维·韦恩斯坦向着早就看好的地方走去,学院主管委员会的成员弗兰克·皮尔森正独自坐在那里。这是学院最核心的成员,而且与学院现任的轮值主席阿瑟·米勒有数十年的情。

 虽然他们在学院的权力算不上多大,却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能影响到一大批评委的投票选择。

 “嗨,弗兰克。”“坐,哈维。”哈维·韦恩斯坦坐在了对面的椅子上,两人同是在好莱坞打拼的犹太裔,彼此间也算是熟悉。

 闲聊了几句,哈维·韦恩斯坦直入主题“弗兰克,有心仪的影片了吗?”“你的《英国病人》和杜克的《芝加哥》都很精彩。”

 听到弗兰克·皮尔森的话,哈维·韦恩斯坦心中冷哼了一声,这些老家伙去年能用搞平衡的手段来那么一出,今年说不定还会继续,杜克·罗森伯格虽然年长了一岁,还是只有26岁。

 不过,哈维·韦恩斯坦也不会过于轻视,毕竟对方与他一样是犹太裔。“《芝加哥》拍的很不错,杜克可以说是史蒂文之后,我们俱乐部中前途最为远大的导演了。”

 看了看对面,哈维·韦恩斯坦用很随意的语气说道:“可惜《芝加哥》算不上正统的歌舞片,其中的商业元素太浓了,北美票房马上就破亿了。”

 弗兰克·皮尔森似乎也在思考。哈维·韦恩斯坦马上又说道:“我个人的一点印象,过去的两届奥斯卡,赢家全是票房大卖的影片,商业味道未免浓了一些,这与学院提倡的有些不符合吧?奥斯卡始终都是高端的。

 而不是大众化的,我认为学院应该显示出独特高端的品味,而不是合公众的需求。”尽管弗兰克·皮尔森没有任何表示,哈维·韦恩斯坦还是能够看出,自己的话说到了他的心中。

 “我想奥斯卡和MTV电影大奖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吧?”他继续说道:“奥斯卡是业内最具权威的专业奖项!”

 哈维·韦恩斯坦见自己的话似乎起了作用,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杜克以前是纯粹的商业导演,去年的《拯救大兵瑞恩》才开始转型,全好莱坞都能看到他的进步。不过…”

 “弗兰克,你不觉得他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吗?他影片中的艺术素养完全可以继续提高,学院可以等他制作出艺术含量更高的影片…”为了能够提高获奖的几率,哈维·韦恩斯坦能用上所有的手段,甚至不惜触犯到学院的底线。

 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的优势,也清楚如果学院真要抓典型,那被抓典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米拉麦克斯。

 私下公关是最基本的手段,想要获奖,还要维持一定程度的宣传,既宣传自己,也抹黑打击竞争对手,降低主要对手的竞争力,必然会增加己方的获奖可能。

 哈维·韦恩斯坦和鲍·韦恩斯坦早就想好对策,找准了《芝加哥》的软肋所在,只等时机合适,就会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

 ***“《芝加哥》是一次成功的商业改编,是典型的杜克·罗森伯格式的电影狂盛宴,从本质上来说,这与《独立》和《勇闯夺命岛》之类的爆米花影片并没有区别。

 只是掩盖在歌舞外衣下通俗平庸的商业电影,其中的艺术含量寥寥无几,除了华丽的视觉冲击和博人一笑的幽默外,值得称道的地方极其有限,这终归是一部艺术和传统歌舞元素极度缺乏的伪歌舞片!”…《芝加哥太阳报》罗杰·艾伯特。圣诞节前夕,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抨击《芝加哥》的文章,影评人冲在了最前面,类似罗杰·艾伯特这样的言论不在少数,他们用尽所有辞藻,拼命将影片向商业的方向推。

 就像哈维·韦恩斯坦说的那样,两部票房超高的影片《阿甘正传》和《拯救大兵瑞恩》接连成为奥斯卡的赢家,难免触动学院保守派的感神经。

 在这些人的固有思维中,大众化必然是庸俗化的,商业元素过浓的电影,必然不讨他们喜欢,特别是有前两届作为铺垫的前提下。现在的哈维·韦恩斯坦还不是以后的哈维·韦恩斯坦,却也把握到了占据学院主导地位的保守派的心态。

 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哈维·韦恩斯坦将目标对准了汤姆·克鲁斯,类似“克鲁斯的表演一如既然的糟糕”“他的歌舞就像鸭子一般可笑”等媒体评论层出不穷。糟糕的演员会直接影响影片在颁奖季的整个表现。

 在其余两位女主角名气还不足够大,杜克除去风韵事实在没什么痛脚可抓的情况下,还有比汤姆·克鲁斯更好的选择吗?

 而且在那些老头子的眼中,作为“臭派”演员代表的汤姆·克鲁斯,向来是没有演技、靠脸吃饭的代名词,不黑他黑谁?何况汤姆·克鲁斯能被人诟病的地方太多了。

 大概是取了几年前杜克让人黑克鲁斯的经验,在这个关系到整个颁奖季的感时间段,很多八卦报纸再一次拿汤姆·克鲁斯的信仰说事,信仰虽然在这片号称自由的土地上,不能成为攻击人的主要理由。

 但奥斯卡首要的前提就是政治和价值取向正确,山达基教提倡的那一套,实在难以得到主社会的认同。

 许多小报还顺带着把妮可·基德曼拖了进来,指摘汤姆·克鲁斯的家庭有问题,他和妮可·基德曼是一场虚假婚姻,克鲁斯与前罗杰斯离婚,又跟妮可·基德曼结婚,完全是受到山达基教的操纵,他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好莱坞影星。

 只是山达基教用来宣传的傀儡。学院有六千多名成员,其中有一半甚至更多,投票前根本就不会去看电影,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想要赢得这些人的好感争取他们手中的选票,往往要耗费一番手脚。

 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只需要一个讨厌的理由就足够了。因为讨厌一个演员,而讨厌一部电影的例子数不胜数。

 更为夸张的是,还有小报质疑汤姆·克鲁斯的取向,如今可不是以后,就连从来不缺少勇气的朱迪·福斯特都不敢公开取向,同恋演员可是奥斯卡的忌。过去的奥斯卡竞争也足够烈。

 但抹黑对手的行为往往适可而止,一切似乎从上一届奥斯卡开始都变了。梅尔·吉布森从奥斯卡热门,变成如今无人问津的失意者,让很多人都看到了能够争取到奖项的好办法…做掉竞争对手上位!

 哈维·韦恩斯坦这个奥斯卡投机分子,自然是其中的者。关于《芝加哥》的不利言论四处传,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当然也没有闲着,在对方攻击的同时,也在不断反击。

 很多评委不会看相关电影,即使做大量工作他们仍然能会用脚投票,于是有媒体质疑《英国病人》有同情纳粹的倾向。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影响到一些人的选择。

 同时,很多手报道上面,也在隐晦的提示,这是一部讲述欧洲人的电影,安东尼·明格拉也是个同恋等等…总之,米拉麦克斯在抹黑《芝加哥》,公爵工作室和华纳兄弟则攻击《英国病人》,双方谁也不比谁用的手段少。  M.laNm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