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1303章 离开偏僻星球
 除了这些宣传动作,剧组的筹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影片中几位超级英雄都会重新设计造型,史蒂夫·罗杰斯的装束与《美国队长》相比有所改变,服装组最新设计的新战服行动时会更加便利,特别是头罩与书里画的更像了。

 而不是一个傻傻的钢盔,钢铁侠也有了一套全新战甲,绿巨人浩克的形象也经过了全新设计,与以往任何版本都不同。雷神的服装相比以前更加有棱有角,甚至会首度下披肩、出肌发达的双臂。

 神盾局的标志基地…天空母舰的模型和布景搭建也基本完成了设计工作,其场景将建于华纳制片厂的一个声音舞台上,它外形很像航空母舰,但又区别于普通军舰,杜克希望能展现复仇者历史中的这一重要元素。

 并且在母舰一飞冲天时让粉丝获得真正惊心动魄的体验,此外,漫画中另一经典…昆式机也制作出了初版模型,昆式机是复仇者们往返于天空母舰以及作战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其设计与天空母舰一脉相承。

 而后者的技术也被应用在昆式机上,但与此同时,昆式机的座舱形状、背部引擎以及武器装备,也会让人感觉到,它同样可以出现在当代。

 影片场景设计团队还需要把一个摄影棚“化妆”成德国斯图加特的外景地,为了营造出如假包换的真效果,布景组制作了大量的德语招牌,还在摄影棚中搭建增加了“啤酒花园”

 此外,有些演员还向杜克和漫威影业提出了很多具备建设的意见。饰演科尔森特工的克拉克·格雷格不只是个演员。

 在影片拍摄期间他就主动向杜克请缨,想为“复仇者联盟”的后续故事撰写剧本,他曾在2000年的《危机四伏》与2008年的《窒》中小试牛刀,施展了他在编剧方面的才华。

 杜克和漫威也对他的建议很感兴趣,准备适当的将漫威的一些作品电视剧化,比如佩吉·卡特离开史蒂夫·罗杰斯后的生活,比如神盾局的一些日常工作,让他们作为整个世界观的补充。

 在漫威几十年的漫画史上,复仇者联盟的阵容一变再变,不断有新人加入,同时也伴随老人的离去,其间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还爆发过内战。

 然而,无论团队在形式上有怎样的变化,其内在精神都是不变的,当世界笼罩在危机的云中,他们还将并肩携手,踏上新的征程,当然不变的还有那句熟悉的口号…“复仇者,集合!”

 杜克很清楚,超级英雄电影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好莱坞范围内,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动作片曾各领十几年,由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1980年代和1990年代《超人》和《蝙蝠侠》系列曾短暂风靡,1989年《蝙蝠侠》还以2。51亿美元夺得北美年度冠军,进入电脑特效技术成的21世纪后,这类电影慢慢来更好的时代。

 今天,人类早已登上月球,探测器也已经上了火星,互联网和移动数码设备无处不在,通讯、交通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近乎无限自由,科技的力量和影响延伸到了文明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一个时代,超级英雄必然会成为全球电影大银幕上的主角,但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当代神话?如今的好莱坞,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那就是原创科幻电影急剧衰退,伴随的则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自1977年以来,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票房宠儿,此类型诞生出无数经典商业大片。

 现在,这个位置却在逐渐让位于超级英雄电影,这种电影改编自曾经风靡全美的漫画,且杂糅了动作、冒险、幻想、科幻多种类型,慢慢成为全球通吃的商业电影。

 实际上,曾经的好莱坞根本不依靠外星人和戴着面具的超级英雄挣钱,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还有长盛不衰的动作片,都是电影制片商眼中的宠儿。

 时移世易,超级英雄成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偶像,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市,附身于现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当美国人从一无所有的荒野建立并走入了现代都市,皈依于法律与秩序之后,现代工业就把人从广阔的土地迫到了工业水线,都市文明要求每个人都如同电影《摩登时代》或《大都市》里的工人那样成为机器的附庸,人们无法再骑马闯天涯,无法像旧的牛仔那样藐视不合理的法律规则,无法再体验到原始神话传说的神秘力量。

 都市里的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华丽、夸张、神奇,内心也更为丰富和隐秘,这种英雄必须要超越机械和电子时代的束缚,成为新的神话,承载着新的梦想,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足了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这种超级英雄是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断水线生产的,有各种类型样式可供选择,却只要几美分就可以买到,从经济大萧条的1930年代到“后911时代”的美国,还有比这更容易得到,更有趣,更能慰藉心灵的“简易版圣经”吗?

 尤其是911之后经济持续低的全美,大众需要新的更有血有的银幕英雄,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带来美国精神的复归,带来闪亮的现代科技和时尚崇拜对象。

 有趣的是,《蜘蛛侠》电影火爆的2002年,刚好卡在“911”之后的第二年。不得不说社会形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部影片。

 《复仇者联盟》与传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截然不同,在杜克的设计中,这部影片甚至不需要科幻电影非常倚重的故事,整部影片几乎没有故事可言,就是一帮超级怪胎从独立到建立团队协作。

 然后疯狂刷怪的一个过程。换句话来说,这部影片搭建世界观远比讲述故事重要。以往的科幻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是以故事和角色来吸引人的,比如说1977年的《星球大战》讲述了一个青年得到召唤,离开偏僻的星球,参与到一场宇宙中的正义与恶之战中,最终成为了英雄。

 经典类型片无不如此,以个性化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再加上类型的特征…比如刺的追车、紧张的战、华丽的特效等等,构成了电影的主要看点和卖点。

 2009年的《阿凡达》算是一个变化节点,詹姆斯·卡梅隆用看似非常陈旧的故事套路拍了一部革命的电影。

 这种革命不仅在于3D风,更重要的是其构筑的世界观:社会架构、设定、造型、人物关系等等,观众被代入到影片中的新世界,完全沉浸于其宏大真的视觉展现,电影观众甚至不再消费故事、演员。

 而是开始消费一种技术,一种世界观。这之前《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星战》系列以及众多的科幻、奇幻、超级英雄电影其实已向这个路子发展,《阿凡达》则是里程碑。

 毫无疑问,杜克根据曾经的经验推动和制定的漫威大计划在这方面走得比《阿凡达》更远,他和漫威把以前线发展的系列电影发展成了网状结构,每个超级英雄就像星空上的一颗小星星。  M.LanM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