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1354章 正是分级
 而是身临其境,想象自己身处其中。这是超级英雄给我带来的愉悦。”《时代周刊》:“有很多人认为,《星球大战》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电影,你同意吗?”杜克·罗森伯格:“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没有错。”

 《时代周刊》:“众所周知,你已经买下了卢卡斯影业,《星球大战》会重新启动吗?”杜克·罗森伯格:“实际上新的星战系列已经在筹划当中了,我们会重启这个系列,继续讲述绝地武士的故事。”

 就像杜克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新的《星球大战》在卢卡斯影业完成优化之后,就被提上了程,虽然整个系列连最基本的剧本框架还没有,但例如凯瑟琳·肯尼迪去中国这样的宣传推广计划已经展开了。

 这篇专访问世之后,许多书迷的眼光重新回到了《复仇者联盟》身上,影片的票房也出现了一股小小的反弹。

 而周边产品更是一如既往的火热,丝毫都没有降温的势头,在七月一,杜克和华纳兄弟同时透过即时分享和官方网站正式对外宣布,他的新片立项了。

 ***刚刚进入七月,冷清了一段时间的华纳制片厂再次人声鼎沸,安娜·普林茨、汉娜·瑟琳娜、麦克·道森、吉米·卡特以及约翰·施瓦兹曼等人纷纷结束休假,重新在华纳制片厂集结,准备与杜克一起筹备最新的项目。

 由于没有举办新闻发布会,华纳制片厂大门附近围了数量众多的记者和狗仔,所有人乘坐的汽车几乎都是挤进的片场,不过,他们同杜克一样,早都习惯了这种场面。

 同时出现在片场的,还有克里斯蒂安·贝尔、加里·奥德曼、迈克尔·凯恩、劳伦斯·菲什伯恩等诸多的明星演员。没错,杜克的新项目就是蝙蝠侠。

 在华纳兄弟的不断催促下,新的蝙蝠侠剧组正式成立,这一部同样没有待蝙蝠侠的称号,项目被命名为《黑暗骑士崛起》。这也是新《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结篇。

 作为一部续作,演员的高额片酬是无法避免的,单单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人的片酬就高达两千万美元,整部影片的预计制作成本也高达2亿5000万美元,也是杜克从业以来最高的单部影片投资。

 除去这些老演员外,杜克此前也敲定了一些新演员,比如让身高腿长的盖尔·加朵出演赛琳娜·凯尔,詹姆斯·弗兰科出演约翰·布莱克。

 至于里面的大反派贝恩,杜克对于一直在独立圈和文艺圈混迹的汤姆·哈迪无感,有意让一个真正的大块头来出演这个角色,其实杜克非常清楚,无论如何贝恩都不可能超越小丑。

 小丑这个角色能成为经典,一方面是设定和演员的发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斯·莱杰的离世。没有希斯·莱杰的离世,小丑绝对达不到如今的高度,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杜克总不能让出演贝恩的演员也死掉,他还没有这么疯狂。这个毁灭者贝恩,在杜克的设定中,将更多展示强悍的搏击能力、煽动能力以及对于无政府主义的疯狂,根本不用过多的去挖掘心理层面。《黑暗骑士崛起》将以三部曲的形式走向有如史诗般宏大的最终篇章。

 在《黑暗骑士》快要结束的时候“蝙蝠侠”是拯救了哥谭市的真正的英雄,可是现在,他却成了多余的存在,被人弃之如履。这是一个充满阴谋却又命中注定的结局,最终使得蝙蝠侠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谋杀犯。

 他需要为哈维·丹特的不幸惨死负责…只不过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哈维不但没有死,还成为了复仇心切的“双面人”作为一个嫉恶如仇的改革运动的先锋。

 他为城市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以说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哥谭市实施了高且强硬的新法律,把所有的罪犯都关进了大牢,要不就是彻底的驱除出这座城市…新一集的故事将开始于8年后,看上去“蝙蝠侠”和吉姆·戈登似乎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而整座城市也进入了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看起来真的不再需要“黑暗骑士”了…也许观众会认为是“蝙蝠侠”的真身布鲁斯·韦恩赢得了这场战斗。

 可是他却因为发生的一切深受折磨,全然失了自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再以蝙蝠侠的面貌示人…所以到了第3部影片当中,杜克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处理以前发生的事件的连带结果,包括“蝙蝠侠”本身和其他出现过的人物。

 作为《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结篇,杜克决定讲述的是一个不会再得到任何延伸的故事,而这些内容早在2005年他制作《蝙蝠侠:开战时刻》的时候,就已经把剧本大纲和人物设定提交给了华纳兄弟。

 这部影片的尺度要小于《黑暗骑士》,作为投资2亿5000万美元的超级巨制,影片必然是PG-13的级别。从实质上来说,《蝙蝠侠》三部曲都没有离PG-13的全家的范畴,也正是PG-13的分级,才保证影片能够大卖。

 在好莱坞,电影运作想要得到足够的市场回报,必需要考虑使能够被不同族群、不同的媒介平台共同理解和接受。

 在家庭娱乐的多样化发展平台中…影院、电视、家庭影院、游戏、玩具或其他形式的衍生品,PG和PG-13级电影这一类型最容易被接受并获取商业上的成功。

 这类电影指的是一系列在各媒介平台上能够覆盖17岁以下观众的电影,这些电影能够跨越人口和文化的障碍,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能划分到这一行列当中。

 以通俗、奇观、情感线、正能量来塑造故事和形象,并且在商业盈利的需求下,取悦尽可能多的观众,得罪尽可能少的、文青化的观众,是这类电影最大的特点。

 尽管好莱坞合家电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有声时代,但它如今的市场霸主地位,则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现象。

 后好莱坞时代合家电影的中心地位往往被严重忽视,很多人将合家电影定义为针对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电影,但这种对合家电影的定义其实已经过时。

 80年代中期之后,这类电影就不仅仅只是针对家长和孩子的消遣电影,而是将目标扩大到了全球媒体市场,尽可能的以通俗跨越区域,跨文化传播给更多的观众。合家电影也不再只是单一的电影语境,大部分的合家电影是多种媒体知识产权的集合,许多是建立在已有的品牌之上的。

 比如,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超人》系列以及《蝙蝠侠》系列。这些电影的核心品牌形象已经被观众接受,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以电影、电视、电脑游戏、漫画作品、玩具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好莱坞合家电影因此得以跨越电影的界限,触及更广阔的天空。

 在好莱坞,包括杜克在内的从业者都有一个共识…得家庭市场者得天下!检视全球100部票房最成功的电影名单,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被标记或被广泛认为是合家电影,并且大部分电影是90年代后期上映的。  M.LaNM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