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山射姬 下章
第89章 规模极大
 陈家大部分人是不太能够很快接受的,但是身为陈肇身边最亲近的两个女人,肯定还是或多或少受了一定影响,所以陈肇给刘月儿和芊芊代工作的时候,两人都不会觉得自己身为女人不应当做这些。陈肇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拟定建设白莲科学社会研究院了。

 建立科学研究设施,发展科技是很好理解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增长与进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这个研究院的名字并非是科学院。

 而是将科学跟社会学并排放在了一起,陈肇身为一名历史学家,他非常清楚发展社会学的重要不亚于发展科学。

 我们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例子出发,管中窥豹,理解社会学对于整个白莲体系的重要。如今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国家”、“社会”这两种概念。

 在这个年代并没有广泛的被人类领悟,欧洲人面对一个异邦人的时候,最注重的并非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他们最注重的是对方是“信仰什么宗教”你我若都是信仰天主教的。

 那就可以看做是自己人,这种意识形态放到当今社会是不可被理解的,比如一个佛教徒,看到一个印度佛教徒也不会觉得对方是自己人,也不能够在基本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形成共识。

 在此时欧洲的封建体制下,邦国林立,德意志帝国中存在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这些邦国只对帝王存在有限义务,也只存在有限权力,这绝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国家这个概念在欧洲是如何诞生的?教科书上告诉我们,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从而形成了国家的初步形态,然而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

 真正导致国家慢慢形成的本质因是:资本出现了,资本要求广泛的动员、集中生产力,从而产生规模集群效应,形成更高效的资本积累。

 然而邦国林立的封建制的生产力群体太过分散,土地资源同样分散,也就导致了资本的生产力要素极度分散。

 在资本的需求与推动之下,一系列研究民族主义、天赋人权的学者被赞助,创立了整个服务于有利于资本增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革命赋予了正义,才有了席卷欧洲的近代革命,欧洲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

 这是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现代的一个工厂,要招人必然是从全国各地征召劳动力,因为各个地区的资源价值不同,资本必然选择最便宜的劳动力进行征召。

 然而如果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国家,跨邦国征召必然产生更高成本,这不符合资本发展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中早就指明了这一点…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放眼这个时代的华夏,同样的道理,这个年代的华夏人几乎不存在国家主义的概念。

 也不存在广泛的社会概念,因为在自然小农经济这个生产关系体系中,不需要“现代国家”这个上层建筑,一个明代的普通老百姓。

 他们的集体概念还停留在宗族和村落的范围内,在这个时候,社会这个词是分开用的。社,土地之主也。

 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在清朝末期之前,华夏土地上的人们都是这么理解“社”这个词的,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从土地里面获取他们最基础的生活资料…食物、木材等等。

 他们自然而然的对土地产生了一种崇拜、报恩的情绪,作为一个现代人类,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解释来理解和剖析土地生产作物的科学本质。

 但是古人还不具备这种视角,当讨论古人的社会理念的时候,一定不能缺少了马克思主义视角,这是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典型例子。

 在这种最朴实的感情冲动下,古代就有了土地神这么一个具象化的对象,土地是广袤无垠的,人们必须找到一个有限的、具体的对象来对土地这个无限之物、抽象之物进行崇拜表达。所以人们“封土为社”修一个土地神庙。

 在这个社庙里面举行祭祀活动,从而表达对抽象的土地的感激与祭拜,这种土地庙,小的就是田间地头的小小祭坛,大到天坛,都是一个道理。

 在这个基础上,最初的社会形态便凝结了…乡社、村社,后来又慢慢发展出了诗社、茶社,社这个概念被广泛化了,用来指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组成的松散团体。

 “会”这个字自然就是集会的意思,集会因不同的目的而举行,当然,集会的形态也是自然经济生产关系所主导的。

 所以从社会这个词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古代人的社会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的社会概念跟现代人的社会概念完全不同,因此,在生产力条件的约束之下,古人没有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的概念。

 当然,这个时候的明朝人也有相当有限的国家概念,这个国家概念同样也不是因民族主义而形成,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仍然跟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资源配置是相配合的,中华是如何早在秦朝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

 根本原因在地理因素与自然资源配置上。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我们把整个华夏地区的400毫米等降水线与长城的地图相互比较,就能够发现其实这两条线是高度重合的,也就是说。

 在长城以北,就是降水稀少的区域,在长城以南,就是受太平洋暖影响更多,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古代的华夏人民以及统治者当然没有等降水线的概念。

 但是他们却能够正好将长城修建在等降水线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北方的游牧民族天然生活在降水稀少的北方地区,温度与降水等自然资源条件注定他们必须进行游牧活动,而一旦遭受大灾大难,牛马羊成群死亡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南下劫掠农耕地区。

 而这种劫掠是部族的,规模极大,毕竟自然问题不会单点爆发而是超大规模区域的爆发,因此北方的部族会更倾向于部族联合,单一的南方小国凭借一己之力无法与之对抗,这就促使了南方的耕种民族必须形成统一,共同抵抗北方的劫掠。

 而南方耕种民族发生大灾大难的时候,因为自然资源的同质,就可以以国家兼并的形式完成统一,一个小国一旦发生大灾难,势必被更大的邻国并。  m.LAnMXs.COM
上章 江山射姬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