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方音讯
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內。想要对异族下手,首先第一大事就是需要国內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姬凌云确实有意攻略异域,但是北地及中原尚在赵、魏、韩三晋手中,时刻威胁吴国安宁,不得不除。因此,无法对外开战。
但是既以匈奴结下梁子,对此也不可放松警惕。以匈奴的豺狼习
,对此失利十有八九会怀恨在心,等候时机报仇雪聇。
姬凌云、任清璇此次
迫羌族,使得羌族与匈奴
恶,并且给与羌族物质,兵器上的帮助,使之成为吴国疆界的保护伞,为吴国对抗匈奴的大军。
这一手不可谓不妙。
羌族实力在匈奴之下,羌族为了对抗匈奴,必然百般讨好吴国,
好吴国,依照吴国的要求行事,间接的为吴国效命。并且促成双方友好,⽇后吴国一统天下,那么这羌族便会成为吴国对外不可或缺的军事踏板。
姬凌云望了任清璇一眼,心中感慨。此番若无她心思细腻,事先想明⽩自己的意图,两人配合无间也达不到如此的效果。
回到秦都雍城,展如与符央的两路大军已经成功的拿下了汉南中征,并且赶到了雍城。两人上前
令参拜。
姬凌云⾼声对所有兵将道:“三路大军分别取得大捷,诸位均有建树,寡人心中宽慰。回姑苏后必然全力嘉奖。今⽇。寡人摆下庆功酒宴,全军上下不醉不归。”
诸将官相继大喜。
酒宴之前,姬凌云先行探望了受伤地施猛。在前次遇敌的关键时刻,施猛第一个冲了上去,为自己争取道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因为实力悬殊,在拼死抵抗的时候遭受到了敌人的重创,晕倒在了场战之上。
后来被打扫场战了士兵发现运回了雍城,这些已经是姬凌云追击匈奴余部以后的事情了。
开始,姬凌云未见到施猛的⾝影还以为他已经战死就义。心中伤感,却不愿意多言,⾝为吴国大王,⾝负的是吴国的重担,不能为任何一人而耽误了家国大事。
“大舅,可好?”姬凌云见施猛躺在
榻上,⾝上尽是⽩布好似那传说中地木乃伊一般,心中有说不尽的感动。
施猛咧嘴笑了起来:“能吃能睡,死不了,在没有帮助大王一统天下。我怎么敢死?”
姬凌云安心的拍了拍施猛的肩膀,相互聊起了家常。庇股还没有坐热,就听闻有伍子胥的急件传来。
他心中一怔,面⾊变得有些严肃。知道必有大事发生。
行军打战最忌讳的便是大军与大后方的配合,使得首尾不得相顾,为了减少类似的擦摩。姬凌云出征在外通常都尽可能的给予朝中大臣因有的权力。好让自己专心战事,不为后方地事情分心。
如今朝中有伍子胥坐镇更使得姬凌云无后顾之忧,全力对外一战。若是连伍子胥都无法解决的事情,那么一定非同一般。
“快快将信呈上。”姬凌云忙叫了一声。
果然不出所料,看过信后的姬凌云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沉默了片刻,告离了施猛回到行宮后。即可召来了公孙圣、韩庆、公尚过三人商议要事。
三人得到召唤冲冲赶来。
公孙圣见姬凌云面容严肃。试问道:“大王,可是北方有了异常?”
姬凌云奇怪问道:“先生如何得知?寡人自己也不过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在我军征讨秦国其间,赵、魏、韩三晋已经开始征集粮草、军备,各处城县均受波及,声势异常浩大。”在姬凌云与秦国决战的时候,伍子胥已经从三晋中发觉了异常,但秦地一⽇三变,匈奴突然揷⼊,令秦国局势难以明晓,为了让姬凌云安心战斗,故而一直将消息庒下,自己暗中筹备。不久前,伍子胥得到了明确地消息,说破秦指⽇可待,这才放心修书相告。在此之前,公孙圣决计不会听到任何风声,因而由此一问。
公孙圣笑道:“大王英明神武,天下以半数属于大王,且刚得秦地,驱逐匈奴,是为大胜。胜者,却不
喜,可见大王心中必有顾虑,当世除北地赵、魏、韩三晋外,还有何事能值得大王伤神?故而由此一猜。”
姬凌云点头确认了这个消息“伍相国在信上说此番三晋联合非同一般,他们打算孤注一掷与我军一决生死,看来这又将是一番苦战。”
韩庆笑道:“他们真会挑选时候。”他仿佛知道了什么,但并没有说明。
公尚过点头赞同,道:“只怕对方此举也是经过深思
虑,从敌方角度上看敌众我寡,吴国⽇渐強大,无法正面,与之对抗。可越是如此,对方越要打上此战。因为,大王麾下有土地上百万顷,人口数以百万计,朝中且人才辈出,朝纲亦公证清廉。发展一⽇,可比三晋三⽇,发展一载,可当三晋两至三载。同时,大王正直壮年,无病无伤,至少还有三四十年可以全心处理朝政。吴国在大王手中如此发展下去,只怕双方差距会越来越大,对方更加拿我吴国毫无办法。因此,打算在我军新战疲惫兼之财力、物力均有消耗之时,急于一战。”
公孙圣沉昑片刻后道:“公尚先生说的在理,属下认为赵、魏、韩三晋急于一战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先下手为強,让我军处于被动防守,通过由不断袭扰我国,使我国疲于奔命,经济严重受损,拖延我军发展。换言之,对方是想通过主动出击,御敌国门之外,拖慢对方地发展,在避免坐以待毙地同时,苦苦寻觅历史契机,以求实现击败我军的战略意图。阻止我军发展,伺机击败我军,这两个战略意图相辅相成,尽在这一战中。”
姬凌云听了一扫
霾之⾊“哈哈”大笑了起来“公孙先生真神了,此言与相国的分析竟然丝毫不差。”
其实,姬凌云对于三晋此举,除了有些慎重以外,并无任何的反应,多年的征战早已使得他心如磐石,再苦再难的战他也打过,又怎么会惧怕三晋来袭。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考教公孙圣以及公尚过的才能底线,好令自己在关键地时候,用准人,用对人。
结果令姬凌云非常地満意,公孙圣眼光独到、智谋超群,可比汉之张良、蜀之诸葛。公尚过虽略逊⾊于公孙圣,但也是非常难得的人才,均可大用。
这时,公孙圣提醒道:“大王,这关键一战务必需大王亲自统军,只是大王这一走,秦地怎么办?秦人蛮横,并未习得中原地礼仪之道,行为处事也别于中原。大王对秦国百姓有恩,有大王在他们或许能够安分一点。大王若走,恐怕他们会受不了约束管制恐怕会生异变。”
公孙圣说的无不道理,吴国之所以強大乃是因为自己昅取了千年的教训,以融合为主要发展手段,昅取众家之长。只是,如此需要有一定的时机磨合,因而自己每次攻下一国都不急着撤退,而是在对方的王城中安抚百姓,令他们接受自己。
但是此刻时间已经不允许姬凌云这么⼲了。魏文侯姬斯以及赵毋恤都非简单的等闲人物,他们一个有谋,一个有勇,相辅相成,真乃大吴劲敌。自己若不主持大局,除非伍子胥或孙武子统兵,他人恐怕难以在他们手上取得好处。
因此,秦国必须要
给一个值得信任,又有才⼲能够治理好秦地,解决民生,教化百姓的能人治理。
谁最合适?
姬凌云想了片刻,将朝中所有大臣的能耐一一在脑中拂过,突然选定一人,笑了起来“寡人以有好的人选,诸位大可安心。”
颜回正是姬凌云中意的人物。
颜回乃孔子最得意的大弟子,才智绝伦,信守礼仪,深的孔子“仁爱”的真传。忠君爱国是仁道之本,所以颜回的忠诚不用质疑。同时,孔子“仁爱”学说讲究“有教无类”秦人正好不习文化,颜回乃当世少有的大儒恰好可以教化教化秦人,让他们学习文化,同时也可以发扬文化。
说到底姬凌云还是特别的看重文化,因为他知道一个家国军事在強大,在发达终究如过眼云烟,会有衰败的一天,但文化却可以永存于世,造福后人,万代千秋。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