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第七十七篇 疏五过论
  【原文】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浮云,视深渊尚可测,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虽不中,病从内生,名曰营。尝富后贪,名曰失,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减,气虚无,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凡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气。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暴喜伤。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译文】

 黄帝说:深远啊!道之远大幽深,好象视探深渊,又好象看浮云,但渊虽深,尚可以测量,看浮云,却不到其边际。圣人的医术,是万民学习的榜样,论栽人的志意,必有法则,因循遵守医学的常规和法则,审查医事,为万民的辅助,所以医事有五过和四德,你知道吗?

 雷公离开席位再拜回答说:我年幼小,蒙昧无知,不曾听说过五过和四德,虽然也能从病的症状和名目上来比类,但只是虚引经义而已,心理还不明白不能回答。

 黄帝说:在未诊病前,应问病人的生活情况,如果是先贵后,虽然没有感受外,也会病从内生,这种病叫“营”如果是先富后贫,发病叫做“失”由于五脏之气留连不运,积并而为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凡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气,使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暴喜则伤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渐耗散,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原文】

 诊有三常,必问贵,封君败伤,及侯王?故贵势,虽不中,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 息,故伤败结,留薄归,脓积寒热。工治之,亟刺,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亦为粗心,此治之五过也。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 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脏菀热, 痈发六腑。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始终,可以横行。

 【译文】

 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气,也会发生皮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作。律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辩,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是说病已危重,这是律的医生,此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上述的五种过失,都是由于医生的学术不,人情事理不明所造成的。

 所以说:圣人治病,必知自然界的变化,四时寒暑的规律,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经脉之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治病之所宜,能周密祥审人情事理,骒有诊治之常道,从病人的贵贫富,区分其体制裁及发病的各自特点,问其年龄之长幼,知其情勇怯之理,审察病出现的部位,以知其病之本始,并结合四时八风正气及三部九侯脉象进行分析,所以他的诊疗技术是全备的。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表里之间。治病时应遵守气血多少及针刺深浅等常规,不要失去取的理法,能这样来进行医疗,则终生可不发生差错。如果不知取的理法,而妄施针石,可使五脏积热,痈发于六脏。若诊病不能祥审周密,便是失常,若能遵守这些诊治法则,自会与经旨相明,能通晓《上经》、《下经》之义,及如何揆测度量的变化,诊察奇恒之疾和五脏之病,而取决于明堂之,审知疾病的始终等道理,便可随心所而遍行于天下。  M.laNmxS.com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