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合作与交流(下)
“忆昔开元全盛⽇,小邑犹蔵万家室。”这是人唐歌颂“开元盛世”的诗句,刘常満心里记得很清楚。
不过对于刘常満来说,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汉国里,虽然不敢说国全都“小邑犹蔵万家室”但在关中、三河、三齐之地,一个邑中有上万户人家的,却也有很多了。
自从实行了新军制以后,大汉国的军队,都只让青年人们在二十岁左右⼊伍,再不菗调普通百姓,因此大汉国的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会突然被菗调前去打仗,因此在生活上,当即定安了许多。
而且,大汉国在⾼皇帝时休养生息近十年,到了大皇帝时候,又休养生息二十余年后,国力強盛,国库充盈,在大皇帝的改⾰努力下,官府也慢慢的转换了思路。
先秦以来,中原各国的百姓们,都必须为家国服劳役,基本上每月一次,两三天不等;每年又有一次大劳役,时间一个月左右。但凡修桥铺路、筑城建宮、疏浚运河等等事务,都需要老百姓自带口粮,免费替家国工作。
但大汉皇帝登基之后,逐步取消了这种劳役形式,而是改为雇佣制。也就是说,当家国有比较大的劳役或是工役时。就出资雇佣百姓们前去工作,按时发给工钱。
正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努力,终于在大汉皇帝登基二十几年后,在整个大汉国內,都消除了这种劳役的现象,国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当然,这里说的大汉国,指的是直属大汉国的郡国。象华中联邦內的其他家国。因为经济和传统方面的原因。是不可能完全执行这种政策地。而象楼兰那种小家国,本来就是部落制地匈奴等国,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和大汉国完全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这样地问题。
不管怎么说,大汉国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让大汉国大大的富強了起来,前来访问的欧洲使者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在他们眼里,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里,到处都流淌着⻩金。
人们⾝上穿的,都是贵比⻩金的真丝制品——是地,大汉国的普通百姓们,也都有几⾝丝绸制成的⾐服,谁让大汉国整个南方都盛产丝绸呢?
大汉国百姓⽇常使用的器具,虽然只是普通的⽩瓷制品。但对于欧洲人来说。这已经是上层社会才能使用得起的奢侈品了。毕竟这个时候的航运条件还很差,靠着海路运到欧洲的瓷器,价格翻了数十番。自然是极其昂贵地了。
而且,这里到处都是美丽地东方艺术品,伟大的长安城里,竟然有二十多万人口!当时的欧洲,最大地城市也不过才几万人。
大汉国皇帝的名下,管辖着东到大海,西到葱岭的广大区域,华中联邦单是在亚洲的面积,就甚至已经超过了整个欧洲陆大!倘若再加上由大汉天子发现的“新陆大”华中联邦的面积,已经有两个欧洲陆大那么大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欧洲来的使者们心生敬仰。这个时候,欧洲的发达程度,还远远不如大汉国,而且欧洲正处在战
不已的时代,对于大汉国的富庶、安宁,更是仰慕不已。
不过,在和欧洲的使者接触了几次之后,大汉国皇帝发现,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形成真正发达的文化核心,此时真正已经形成了文化核心的,乃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另外三个:印度、埃及、阿拉伯。
而在这三个文明古国之外,还有一个依靠昅收、消化别人的知识而形成的核心文化,那就是波斯文明。
于是,大汉国皇帝的视线很快转移,移向了这四个方向。
说是印度文化,其实此时应该叫做恒河文化才对,因为这个时候并没有后世意义上那个大巨的印度国,而是由恒河流域的一系列的小国,如⾝毒、天竺等构成。
但恒河文化在大汉皇帝的感觉中,和国中文化的
集实在太少,真正和国中文化
集多的,反倒是后起的波斯文化。
波斯
今天的伊朗一带了,和国中一样,具有源远流长的文朗,也是个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低头的国度,在数千年的历史上,伊朗创造了无数文化奇迹,越和他们
往,大汉皇帝就越敬佩波斯人的兼容并蓄精神。
“可惜,到了后来出现了伊斯兰教之后,这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就慢慢的消失了不说,波斯人的学习能力和愿意改变自己的愿望,竟然比国中人还要差,这也算是一个反讽吧?”刘常満想想后世伊朗人坚守伊斯兰
本教义的样子,心里苦笑着摇了头摇。
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距离大汉国比波斯更远,但大汉皇帝在发现了欧洲文化此时尚不够发达时,专门派了使者前往,去和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进行
流。
大汉皇帝心里,也不指望这个时候,能从人家那里学习到什么,但各种古老的文明之间,有了
集之后,倘若后世有大智慧、大能力之人,可以让这些古老的文明互补互用,长盛不衰,那不是更好么?
“或许,我
本做不了什么,但我可以把这些条件创造出来,然后帮助人类的发展吧?”大汉皇帝心里想着。
也正因为如此,在每个使节团中,特别是海路前往的使节团中,大汉皇帝都专门派去了一个工匠组,里面有专门的精通制造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全部流程的人才。
每到一个地方,大汉国的使者,都会把这些技术传给当地的小家国。
“也不知道我做的这些工作,到底能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起到多大作用,不过尽人事听天命吧,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大汉国皇帝在心里说道。
不过大汉国皇帝的努力没有⽩费。造纸术和印刷术很快就在欧洲、东非流传开来,大大的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或许,国中以后在英文中的翻译,并非是因瓷器而来的‘CHINA’,反倒是因纸而来的‘P是,他们直接翻译为‘ZHONGHUA’,呵呵++则给他们确定了!”大汉皇帝在心里笑道。
但最让大汉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却还在后面。前往东非的船队回来之后,东非许多家国,都派了整团整团的使节前来大汉国,为什么?因为他们要学习国中文化,特别是国中文字。
洲非的文明发展,除埃及一带外,其余的地方,都是比较慢的,很多家国很晚才有文字。但有了大汉皇帝的使节团前往,形势就大不一样了,这些家国在见识了大汉国的文化后,第一反应竟然和大汉国毗邻的这些家国一样:全盘学习!
在整个华中联邦中,除大汉国本土外,靖海国、新燕国、新齐国、光汉国自然是用的国中字,国內通用的官方语言,当然也是国中话;而大汉国附近的家国中,匈奴人有语言,没有文字;月氏人则几乎完全被国中同化,用的是国中字、国中话;沧海国、⾼丽国、东胡国用的都是国中字,但说的却不是国中话;扶桑诸国、靖海国、吕宋国等的情况也是如此,用国中字表意,但说的并非国中话。
而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唯有吐蕃、南诏,西域诸国几乎都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国中文化正在向他们渗透,估计离使用国中字表意的时间不远了。
这一次,倘若洲非的这些家国,也学习和使用国中字作为自己的文字,那么国中文化的扩张,可就又前进了一大步了!
因此大汉皇帝很热心的向洲非的兄弟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以使他们能够尽快学会国中字。
“或许,以后世界上流行的官方语言,只能是国中的方块字呢!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把国中文化当做自己的⺟文化么?”大汉皇帝在心里想道。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