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为崇祯以后 下章
第四十六章 有两种人不是好东西
 李邦华忠君爱国不假,但是他所受的教育让他不得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想法,士农工商这个阶层古来有之,人人安其基业也便于管理,倘若今天读书人跑去卖牛⾁面,明天耍大刀的改行做教书先生,这不是套是什么呀!基一旦了,还怎么治理,这是他担心的本所在。

 我一声不坑的听李邦华说,等他说完了,我站起⾝来道:“爱卿说完了?朕再重申一遍,南直隶的事情朕已经决定了,是板上钉钉的事,爱卿只管施行即可。”

 “朕会从新军之中调拨两万人马南下,由张庆臻率领,作为政策贯彻的保障,凡是有胆敢违背朕之意愿者,一律就地正法。”任何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江南那么烈的变⾰当然也不例外,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怕是用鲜⾎洗礼,我也好把江南特区打造好,这个帝国的真正大修,就是要从江南开始。

 周延儒从崇祯皇帝的话语中听出雷厉风行之态,因此轻轻的扯了扯还想说话的李邦华的⾐袖。做臣子的有时候不得不弯着⼲活,顶撞皇上或者说跟皇上辩论,最后吃亏的还不是他们做臣子的嘛!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可以按照皇上的意愿展开工作,但是遇到阻力的话也会如实的汇报,让皇上做最后的决定,这样才是中庸之道啊!

 被李邦华一打岔,我不得不重新捡起刚才的思路,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文人辈出的灵秀之地,有天下才子半数出于江南之说,因此朕决定放开对文人的限制,之前朕已经改⾰了科举制度,添加了许多科考科目,不过要等到两年之后的‮试考‬才能看出成效来,两位爱卿到了江南之后,要鼓励文人开设报馆,至于报纸为何物,朕在工作手册上有详细的描述,跟塘报的质差不多,你们可以仔细看看,办报馆的目的是为了转化争的核心矛盾,朕还没登基的时候就知道东林和齐浙楚等等之间的矛盾,更有借京察清洗的痼疾,朕希望今后不要再出现这种事情。”

 李邦华还在为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感到不妥的时候,听了崇祯皇帝这番话,当即愣住了,随后动道:“皇上…皇上的意思是说,可以让文人议政?”韩非子早有论调,侠以武犯噤,儒以文法,历朝历代对文人的束缚非常厉害,本朝的八股文就是一例,所以李邦华做梦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有如此动作。

 周延儒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会开通到如此地步,韩非子早就说的明⽩,侠客仗着自己武艺在⾝,不把法律放在眼里,读书人没事说这说那是蛊惑人心,这两样人都不是好东西,作为任何一个君主都会加以限制,可崇祯皇帝却反其道而行,这…。

 我可没开明到让文人参与政事,只不过是想把有争以来文人间的互相攻击转化形式,让他们别拿“大明公司”的业绩开玩笑,败家可不是这么个败家法。

 “开设报馆也要和商业一样,放开来搞,衙门自然要办一份,文人也好,老百姓也好也都可以办,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到报,让老百姓知道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我说着把话一转“但是朕也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办报馆一定要做到內容翔实可靠,凡是故意胡说八道扰民心的,一律严惩不待。”

 李邦华和周延儒连连点头称是。李邦华仍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皇上,报纸如果和塘报差不多,那么一定要谨慎一些,万一有人借报纸诋毁皇上攻击朝廷,那肯定不妥,臣以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是让人知道尺度为好。”

 “现在大可不必,朕之所以让老百姓也能看到报纸,就是让老百姓明⽩朝廷的什么政策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拥护朝廷,得民心者得天下,再说这也是重新丈量土地的一个宣传阵地,那些不想把土地吐出来的家伙,让他们也见识一下舆论的威力吧!这个道理你们明⽩吧!”

 李邦华和周延儒都不笨,此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道:“皇上英明。”

 “我们汉人自古就有争,争不但波及文人,有时更会把‮家国‬拖⼊万劫不复的深渊,希望能借着报馆开张来改变文人争的方式,让他们不管有什么主张,都在那报纸上辩论流,就算是互相口诛笔伐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动摇国本。”

 李邦华和周延儒重重点头,对崇祯皇帝的话深以为然,连带的对刚才崇祯皇帝将要推行的铁⾎政策也都不再那么忧虑了。

 开局对江南诸事非常重要,头三脚要是踢不开,往后的事情也不好办,为此我特意下了几道旨意,主要是写给分封在外的诸位王爷,让他们体谅一下‮家国‬的难处,拿点钱出来,当然了,我没指望他们拿钱出来,而是希望他们不要阻挠江南土地的重新丈量,据我的推测,那些大地主们肯定会把手攀到同是地主老财的诸多王爷⾝上,希望借诸位王爷的力量制止土地的重新丈量,我这旨意也算是给王爷们提个醒,因为不久的将来,该轮到他们“减肥”了。

 李邦华等人刚走没多久,王承恩领着卢象升一路小跑赶来,看着两个人的神情,我的心情不噤紧张起来,难道又出什么事了吗?  M.LaNMxS.com
上章 我成为崇祯以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