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熙三十六年第一朝终于在众人不同心思的企盼中开朝完万岁,山西道御史何龙令率先出列,一头跪下道:“臣,山西道御史何龙令有本启奏陛下,臣弹劾户部尚书陈廷敬罔顾国法,強行追比,导致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魏亚武、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钱竟鸣等多位员官因无力清欠而被
杀自⾝亡,此情此景实有伤朝廷体面,望陛下明察。”
山西道御史何龙令刚说完,京畿道御史郞月明就出了列,同样是弹劾户部员官,不过他弹劾的是户部侍郞济宁,罪名也是強行追比,导致员官
杀自。郞月明话音刚落,佥都御史奎续又冒出来了,弹劾的却是胤禛,罪名是纵容户部员官強行追比。这三个御史可不是一个主子的,何龙令是老八的人,郞月明是太子一系,而佥都御史奎续是大阿哥的门下奴才。
这三个御史的背后分别站着一位阿哥,可都不是好惹的主,这么一带头,一大帮子朝官都纷纷出列上奏奏章,全是弹劾户部员官,若是按弹章来算,几乎将户部主事以上的员官都弹劾了一遍,整个户部几十名大小员官,连同四阿哥胤禛全都在案,无一漏网。
望着堆満了御桌的弹章,和跪倒了満地的大小官吏,康熙老爷子气得面⾊铁青。老爷子一早就预算到今儿个早朝会有一番热闹,也知道户部必然受弹劾,心里头原本打算強行将那些弹章庒下去,可没想到这起风波会闹得如此之大,竟然会有近一半的朝臣弹劾户部。如此一来,老爷子原本盘算保户部的想头就算是落空。
康熙是強势皇帝,这没有错,可问题是老爷子一向爱面子,容不得自个儿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这会儿如此多的员官弹劾户部。而且证据确凿,户部地追比也确实狠了些,
出了人命,虽说是出于公心。可却损了朝廷的脸面,不追究户部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了,老爷子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个昏君的骂名。
户部是不能不处分的了,可究竟该处分谁,如何处分,那就有个计较了:胤禛⾝为主管阿哥。板子是绝对要挨地,撤了差使是难免的。虽说老爷子心里头也知道胤禛冤了些,毕竟这么一追比,国库充实了不少,可问题是出了人命案子,胤禛这个主管是脫不了关系的。该打的板子也只能打下去了。
陈廷敬老了,虽说是个能吏,可毕竟岁数大了些。正好借此机会让他致仕回家休养,也算是替罪羊了罢。济宁、王掞都正值盛年,能力出众,老爷子可舍不得出重手处罚,属于得保地对象。户部被参的几个追比太狠闹出人命的小官小吏的,判个流放也就差不离了。就这么着,老爷子当庭就开了金口:
免去四阿哥胤禛户部差使,罚上书房读书半年;免去陈廷敬户部尚书一职,准其告老还乡;调户部侍郞王掞任礼部侍郞一职,调济宁任大理寺少卿;调兵部尚书李天馥出任户部尚书…
康熙老爷子虽然没有宣布追比之事暂停,可换完了户部的几个头头脑脑,这追比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那几个阿哥各自心里头乐呵着呢,若不是这会儿正在上朝,怕是早都放声大笑起来了,不过他们显然⾼兴得早了一点——老爷子刚宣布完对户部地处罚,马上调转抢口,腾折那起子阿哥来了:十阿哥胤锇行为乖张,行事莽撞,有失体统,着免去贝子爵位,罚俸半年,着上书房读书一年;迁刑部侍郞向铭山东布政使,迁吏部侍郞阿济福建布政使…老爷子一家伙将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手下的那些个⼲将都外放了出去,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耳光,不过却没有动到太子一系地人马。
老爷子这么一腾折,快刀斩
⿇,一板子打下去,阿哥们全都被打疼了,大家伙也没心思闹腾了,都盘算着散了朝该好生商议一番得失。可就在这时,司礼太监秦无庸呈上了份刚由票签处紧急送上了的一份折子,却是远在江南的胤祚所上的奏章。老爷子看完了奏章,沉默了半晌,最终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挥手示意秦无庸大声宣读。
原本被老爷子霹雳手段打得有些晕头转向的众阿哥、朝臣们听完了折子,顿时炸开了锅,満朝文武议论纷纷,俨然忘了这儿是金銮殿,康熙
还在上头坐着呢。一起子员官立场不同,围绕着这法子当庭就吵了起来,浑然没有了朝臣的体面。
索额图、马齐、国维、李光地这些个上书房大臣个个不动如山,面⾊沉稳,満脸子深思状,这份折子关系太大,在没有研究透彻之前,这些个老狐狸是不会马上表态的。而那些个次一级地朝官只是彼此吵着却也没人上奏表明自个儿的态度。康熙老爷子瞅了瞅
哄哄的朝堂,也不生气,只是下令退朝。
朝是退了,事儿却没完,别说那起子朝官们都等着看风向,就连阿哥们也不太摸底儿,闹不明⽩这老六搞的啥子名堂,都急着先去分析一下自个儿的得失,这不,几伙子阿哥分头各自商议去了。
上书房內,康熙老爷子⾼坐上首,环视了一下那些个上书房大臣,开口道:“今儿个就议议小六儿的这份折子,众爱卿有话敞开了说。”
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在众大臣中排在首位,这话当然得他先说,这货可是坚定的太子靠山,跟胤祚却是死敌,来上书房的路上就想好了对策,这会儿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误国之言,朝廷原就有定议,火耗不得⾼于两钱,现如今所收火耗实际已达三钱,本就违了规,既然收归公有,就当充⼊国库,断没有再分给那些员官的理。为官者当清廉自守,朝廷岂无俸禄哉?”
索额图这话说得慷慨
昂、冠冕堂皇,宛若自个儿就是大清朝第一清官似的,理由还充分得很,不过马齐却有着不同意见,当即出列道:“圣上,臣不同意索大人的观点,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谋国之道,此法谓之养廉银,那起子地方员官没了收火耗的权利,自然断了盘剥百姓的念头,臣以为此法可行!”
国维満脸子沉思状,默默地不开口,眼瞅着康熙的眼光扫过来了,硬着头⽪出列道:“圣上,臣以为索大人、马大人的话都有道理,臣恭请圣裁。”
李光地当过地方官儿,深知这份折子的厉害之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会得罪人,⼲脆三缄其口,来个徐庶⼊曹营一言不发。其他几个上书房大臣则各抒己见,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吵得不可开
。康熙老爷子看样子心里头也没个底,听了老半会,心里头烦,挥手止住一众大臣吵吵嚷嚷的争论,令大伙儿分头上折子,让他们跪安散去。
接连数⽇,众大臣、阿哥们为了胤祚的这份折子忙得不可开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各自忙乎的火热,大体上来说,没啥子油⽔的官绝对是举双手赞成,油⽔⾜的肥官儿则全力反对。
太子、大阿哥一系的人马跟胤祚都有些仇怨,自然是全力反对;老三一伙站一旁看热闹,打算看清楚哪一头势大就帮着哪头;老八一伙子在朝官中的势力最大,胤祚这份折子若是真的实行起来,他们所受的打击最重,只是摸不清胤祚究竟要搞些啥子名堂,也摸不清康熙老爷子究竟是怎个看法,也没敢急着表个态,紧赶慢赶地商议了几天,最终准备两份折子,一份赞同。
一份反对,就等着朝议时看风头;老四胤禛免了差,心情郁闷,自个儿在家里头生着闷气,
着伤口,哪有心思去理会胤祚的那份折子。
大伙儿忙乎了几天,总算又到了上朝的⽇子,好家伙,刚一开朝,満朝堂的文武百官可就来劲了,各自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反对与赞成的吵得不可开
,若不是顾忌着君前失礼这么条大罪,只怕流⾎事件就得演上好几回。康熙老爷子也被这起子朝臣吵得头晕,再说他老人家自个儿也真没拿定主意,这不,大手一挥,下了道旨意——着毅郡王胤祚即刻启程回京。
胤祚通过自己的渠道,早已得知朝中的变动,这会儿早已做好了回京的准备,这不,刚接到老爷子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心里头可是得意极了,立马打点行装,安排好人马,启程回京去了…
M.LaN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