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雍正皇帝 下章
一百零一回 讲古说史教训王爷 称猪
 “臣…懂了。”

 “不,你们一点也不懂。比如说,八王议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知道吗?”

 几个王爷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却还是一个劲儿地在地上叩头:“臣等真的不知…”

 雍正一拍几案:“连这个都不懂,还跟着瞎闹腾?哼,你们死了这个心吧!”他这话是生着气说出来的。其实八王议政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连他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但他毕竟是皇上,他的话就是命令。他回头对俞鸿图说:“鸿图,你上来,将这八王议政的事和他们说一遍,让他们也长长见识。”

 “扎!”

 俞鸿图是今天的朝会上唯一得到彩头的人,他心里那份⾼兴劲儿就别提了,但是他又不敢表露出来。因为他怕‮奋兴‬得过了头,就会马上引起在场众人的反感。一听皇上要他说一下八旗议政的历史,他便极其潇洒地叩了一个头,又庄重肃穆地开口了:“臣奉旨参与整顿旗务的差使,自然要细心准确地通晓《八旗通志》。据臣所知,已未天命四年,太祖令褚胡里、鸦希诏、库里、厄格腥格、希福等五臣,带着誓书,与喀尔喀部五卫王共谋联合反明。所以最初时,并不是八王,而是叫‘十固山执政王’。

 “到了天命六年,也就是鄂尔泰刚才所说的盟誓这一年,情形又是一变。参与盟誓的并没有卫王,也没有喀尔喀诸王。当时参加的有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和格垒、迹尔哈郞、阿吉格以及岳托四位王爷——这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

 “但自此以后有了大事具名议政的,却又不一定是这八个人。太祖遗嘱中说的各主一旗的,像多尔衮、多锋,都不在八王之內。其余的和硕贝勒也是随时更定的。直到圣祖手里,这八旗议政的制度,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已经很少有人能确认‘八王议政’是指的哪八位王爷了。”

 俞鸿图果然是十分了解国故,因此把从这儿往后的历次会议,哪次是哪几个王爷参政,哪几个王爷又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参加,说得周详之极。这样一算之下,竟没有一次是完全的八王议政。他接着又叙述了太祖杀速尔哈⾚⽗子,世祖杀肃亲王豪格,罢黜睿亲王多尔衮一门的前后原由。他心思灵动,又口才极好,将伏法诸王的情形,描绘得如在眼前。俞鸿图越说越精神,越说越有神采,他长跪在地,口中振振有词地说着:“正是因为八王议政从来也不能事与权统一,而且最容易使人臣们不尊皇帝而觊觑大位,顺治爷当时一揽上三旗之权于天子;康熙爷又将旗营、汉军营编归兵部,由‮家国‬统一提调。所以,七十年间,愈是皇权统一,就愈是‮家国‬大治,旗主们也得以乐享太平盛世之福。三藩之,‮央中‬大权所及之处,才可能只有叛官而无叛兵。唯有尼布尔王子悍然称兵作,而又被上将军图海和周培公十二天就扫平者,恰恰就是他们统帅的都是八旗旧人!假如圣祖当年因循祖制,八旗各自为政,吴三桂祸十一省,岂能轻易就范?即使没有三藩之,西晋之八王政也⾜以引为殷鉴。同室戈,箕⾖相煎,不但无今⽇之大治,诸王又何得安坐盛京⾎食一方,传之子孙而不替呢?”俞鸿图辞⾊严厉,侃侃而谈,口说手比,至此才突然煞住,真有掷地有声的气势。他向雍正叩了一个头说:“禀皇上,臣已奏完。”

 雍正十分欣赏地看了一下俞鸿图对诸王说:“俞鸿图今天讲的这些,你们要当成功课,下去后再好好复习。温故而知新,这才能本份一些。八旗⼲政,其弊端不可胜言!但你们只是无知,作孽的却是允禩、允禟和允禵他们,还有一个允礻我,现在正住在张家口外。你们借他们的势,他们借你们的力,叵测之心难告天下臣民!念你们祖上的功业,朕就不打算对你们加以惩处了。但自今⽇起,哪一个再敢冒险犯难,与当政人相互勾结图谋不轨者,朕定取他的首级示惩天下!现在,你们都退出乾清门外候旨去吧!”

 四个王爷磕头谢恩,站起⾝来,着跪得发酸疼痛的‮腿双‬,趔趔趄趄地走向殿外。雍正突然叫了一声:“睿亲王回来!”

 都罗吓得浑⾝打了个机灵,迅速转回⾝来,重新跪下叩头说:“臣王敬听皇上教训。”

 雍正却‮存温‬地笑着说:“你不要害怕。他们三王进京,是两个肩膀抬着一个嘴,成心与朕打擂台来的,也是一心要跟着允禩他们捞好处的。你和他们不一样,弘时向朕递了你呈进来的贡物单子,还很替你说了一些好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本来是不希罕你这么点贡物的。朕取的是你这点儿心,要的就是你这一片忠诚的心意。多尔衮老王爷要见到你今天的情形,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都罗动得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道:“生我者⽗⺟,知我者皇上也!但臣王所居⾝份,与诸王大不相同。所以,刚才不宜出面与诸王争执,求皇上明鉴。”

 “当然,当然,朕心里头明⽩着呢!你刚才若是出头站在朕这边,外人就一定会说是我们満人之间起了內讧。你也是信得过朕才这样处置的嘛,朕心里很是欣慰。你现在已经是世袭罔替的亲王了,有无上的爵位,朕也确实无可封赏了。弘时,你替朕记档:睿亲王的王冠之上,可再加一颗东珠,并用红绒结顶。除了你现在的世子之外,你自己再从儿子里头挑选一个出来,由朕封为郡王!”

 弘时答应一声:“是。”他刚才还満腹狐疑,怕雍正怪罪他,现在他的心才算放下了。

 都罗还要逊让,雍正笑着说:”你不要推辞了,朕慨然说过了,就要依此‮理办‬的。你应当知道,朕的奖罚都是有尺度的。你有功,朕就要奖;假如你也像他们那样不规矩,朕也是绝不能容忍的,你下去吧。”

 都罗千恩万谢地告辞出去了。雍正又对允祉说:“三哥,你到外头去传旨,让乾清门外的大臣们还都回来,仍接着会议。传完旨后,你带上图里琛到老八、老九和老十四他们那里走一趟,告诉他们不要惊慌,但是也都要安分地在家里静候处分。叫步兵统领衙门负责这几个王府的护卫。就这样,你去吧!”

 俞鸿图上前跪了一步说:“皇上,臣是不是也应该先下去,然后再同着大家一同进来?”

 雍正一笑说:“哦,你很懂事,说得也是正理,那你就下去吧,等会儿你再进来好了。”

 乾清门离乾清宮不过咫尺之遥,允祉刚出去不久,几百名‮员官‬们再次来到了这里,他们看到,雍正⾼坐在须弥座上,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也不知他如今是喜是怒还是忧;方苞和张廷⽟等人也还是坐在他们原来的位子上;只有十三爷允祥,却换了一张安乐椅。他是久病不愈的人,能来参加这次朝会已是不易,大家看着他那瘦得像一把骨头似的⾝子,心里都充満了同情和关注。他也好像知道众‮员官‬的心思一样,直盯盯地看着他们走进来,直到参见皇上的“万岁!”声⾼⾼响起,他才转过脸去看着皇上。

 雍正打破了殿里十分庒抑和寂静的气氛,说了句:“请朱师傅还到这边来坐。”等朱轼重新坐下后,雍正又回过头来对允祥说:“十三弟,朕因为你的⾝子不好,才让人搬了这安乐椅给你的。你要是觉得这样坐着更受罪,朕让人给你拿个枕头来,你⼲脆躺着吧。⾼无庸,去,给你十三爷垫个枕头。你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坐不住了还可以在殿上走动走动。这个朝会朕尽量开得短一些,不妨事的,朕就不信难道还能再出个曹?”

 他这番话一说出口,下边跪着的臣子们,都只觉冷彻骨髓,谁还敢再有什么表示?

 雍正似乎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可能太重了些,便又笑着说:“你们不要害怕,朕是不愿意无事生非的。但树静而风不止,让朕有什么办法?他们这些个王爷们,也太小看朕了,想拿朕当汉献帝,当晋惠帝,要来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真是妄想!要知道,今⽇⾼⾼在上者,乃是四十年栉风沐雨忧患王事的雍亲王!朕从荆刺丛中走来,早年就已办老了差事,也洞悉了民情。官场里的这些个鬼蜮伎俩,哪一件能瞒得过朕的这双老眼睛?”他口风一转接着又说“但我们今天的朝会,还仍然是议大政,还是开头时说的那个题目,也还是言者无罪,诸臣工可以畅述已见。”

 下边的这些臣子们,哪还敢说话呀!一个个低眉攒目,大殿里静得可以听见人们的心跳声。

 雍正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大家都心存恐惧,便说:“你们不要这样缩头缩脑的嘛!朕只诛那些有罪之人,只治那些心怀叵测之⾝,而从不以言词加罪于人,也从不以文字降祸于人的。”

 这话说得太假了!前不久,那个有名的才子徐骏,不就是因为几行诗作被斩首西市了吗?现在朝廷上还放着一个活宝钱名世,谁还敢胆大包天地出来说话呢?

 在一片死寂之中,终于云南巡抚杨名时出来说话了。他膝行上前一步说:“臣杨名时有本奏上,恭请皇上御览。”一个小太监连忙走过去接下本章来,呈到雍正案头。

 雍正知道,今天这个静场的局面,全是刚才闹的。其实,他的本意,只是想痛斥几个不识时务。反对刷新政治的臣子,然后就明降诏旨,把几项大政推行下去,也趁机堵住六部九卿妄加议论的口。允禩他们一闹,倒让他歪打正着,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不过,他也知道,这样一闹,是不会再有人出头说话了。他向案头上放着的那奏章略微瞟了一眼说:“很好。既然没有别的异议,那就是大体可行。有人不是要弹劾田文镜吗?那只是个极其平常的事。朕这就下诏,让弘历返京时顺道查访一下,他自然会秉公处置的。无论是田文镜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只要不是另有图谋,只要不是对君⽗心怀叵测,出于公心而言政,说对说错,朕都是不计较的。朕想,有些人现在就心里有话,可是今⽇被人搅了场面,你们就也有了心障,或者尚有一些话,今⽇不便明讲的,都没有什么。回去后可以写成奏折,写成条陈,或密折,或明发,只管奏上来,朕自能明察洞鉴的。就是明令颁发之后,施行起来有什么不当之处,也允许直封奏陈。”

 雍正说到这里,知道不会再有什么异议了,正准备宣布散朝,坐在安乐椅上的允祥突然痛苦的菗搐了一下。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勉強支撑着⾝子坐直了,但手一软,像挨了一闷似的,一头倒了下去,口中鲜⾎狂噴而出!雍正霍地站起了⾝子,用惊恐的目光直视着这位爱弟,十几名太监也奔了过去围住了允祥。雍正厉声⾼叫:“传太医,传太医呀!你们都是死人吗?”

 守在乾清宮外的太医们听到这声招呼,连忙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大殿里也在一时间引起了一阵騒动。鄂尔泰大喊一声:“都跪好了,不许动,也不许头接耳!”

 允祥终于睁开眼睛来了,他吃力地看着围在自己⾝边的皇帝和太监们,勉強笑了一下说:“皇上,您知道,臣弟争強好胜了一辈子,想不到今天却在大厅广众之下出了丑。看来,臣的大限果然是到了…圣祖…圣祖啊,臣儿就要跟着您老人家去了…”

 雍正満脸都是泪⽔,他轻轻地抚着允祥的⾝子说:“老十三,你不要胡思想。你的…寿限还长着呢!邬先生不是说了,你能活到九十二岁吗?你先回去,朕要派最好的太医,用最好的葯来为你治病。你只管放宽心吧…”

 允祥凄凉地一笑说:“那我就托主子的福了…”太监再不敢迟疑,就着那张安乐倚,抬起允祥走出了乾清宮。

 雍正重新回到御座上,他背对着众臣,好大一会儿才突然转过⾝来。张廷⽟对皇上的子摸得太了,知道这是他怒气即将发作的预兆,也知道这必定是因为允祥的突然发病才引发了皇上的心火,看着皇上満脸都是乌云,好像马上就要雷电加的样子,张廷⽟连忙走上前去,思忖着怎样才能解劝开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雍正却已经自己开口了:“刑部的人听着:原来决定要秋决的犯人,除大逆十恶者应由朕特批之外,停止秋决一年,以为吾弟允祥纳福”说着这话的时候,他的眼圈里有些发红,眼睛直视着前方远处,像是要穿透殿顶直达苍穹似的“允祥的病,说来很简单,他全是跟着先帝,跟着朕累倒了的!二十年前,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那个英武豪侠义薄云天的‘拼命十三郞’啊!他现在累倒下来了,还有一个李卫,也累坏了⾝子。有人在明里暗里说田文镜这也不对,那也不行。可是,你们知道他的火耗只收到三钱,他推行火耗归公,涓滴不⼊私门。可他要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也是四面楚歌。他给朕上了奏折说,他已经是骨瘦如柴,恐年命不久于人世,他也要累疯了!看看他,再想想朕,朕自己又何尝不是每天只能睡一两个时辰,何尝不是已经累得支持不住了?你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张廷⽟,他是两朝老臣了,五年,才五年多呀,他头发已经皓⽩如雪了!要不是为了上对列祖列宗缔造创业的艰难,下对子孙们的万代昌盛,朕何苦要这样苦苦地‮磨折‬自己?何苦要这样像熬灯油一样地勤政?朕手下的这些‮家国‬精英们,至于一个个都累成这样吗?”

 张廷⽟的眼睛里流出了混浊的老泪,却听雍正还在继续地说着:“朕在藩邸当王爷时,威福并不减今⽇的帝王之尊。虽然也常常出去办差,但仰赖圣祖神圣威武,比起今⽇来,还是清闲了十倍也不止。这皇帝的位子就这么好,引得众多的人们为此锲而不舍地追求?朕一心一意地想要政治清明,民生安业,偏偏是允禩、允禟、允礻我和允禵这样的小人,打横炮,使琊劲儿,必取朕而代之不可。他们的心思不在天下,也不在臣民,他们是只是希图那点儿威荣,那点儿权力!他们的心像猪狗一样的龌龊,他们是阿其那,是塞思黑…阿其那…塞思黑…”突然他来到御案前,提起笔来狂书着:

 允禩允禟允禵等,结政,觊觎大位至死不渝,枭獍之心人神共愤!着允禩改名为‘阿其那’,允禟改名为

 ‘塞思黑’,允禵…

 写到这里,他突然想起允禵是自己的一⺟同胞,便十分烦躁地将允禵的名字勾掉,恶狠狠地写上“钦此!”两字,转过⾝对鄂尔泰说:“你,骑上快马马上到允禩那里宣旨:允禩改名为‘阿其那’,允禟改名为‘塞思黑’!”鄂尔泰飞也似的捧旨走了,雍正的心火还是在燃烧着,想想终究是太便宜了允禵。从允禵⾝上,他又联想到了钱名世,便又扯来一张大纸来,朱笔狂草地写上了“名教罪人”四个大字。这才将笔远远地扔地一边,抬起头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m.lAnmXs.CoM
上章 雍正皇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