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424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第424章帝国时代的来临

 章邯的誓言幷未赢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的书信到了。

 武烈侯在书信中向王翦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说,范增是项燕帐下的长史,才华出众,过去曾帮助自己做过一些事情。假如俘虏了此人,请将其送到北疆。

 接着武烈侯说到了北疆形势。未来南北战争的主战场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御重心将慢慢向西北转移,但考虑到东北疆的形势,燕南需要一个更好的镇戍统率。为此,他向王翦建议,在江东大战结束后,请王贲率精锐主力北上镇戍燕南,远征辽东。

 很明显,武烈侯考虑到了王翦等功臣们的心思,为了缓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顾虑,他把燕南乃至辽西、辽东整个东北疆的镇戍全部交给了老秦人。东北疆地域辽阔,实际上就是过去燕国的全部疆土,让老秦人镇戍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集中北疆力量进行南北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功臣们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让王翦和麃公等人心惊跳。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功臣们逐渐调换到边疆,利用南北战争来转移国内ji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幵始?

 说句实话,东北疆那块地方适合割据称霸,一旦国内局势不好,老秦人可以据东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旁边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军,东北疆只有稍有异动,武烈侯就能带着北疆大军杀过去。

 “即便是陷阱,我们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气冲天,“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看看今的中土大势,秦王政和扶苏这对父子坐镇京畿,南疆有公子峤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宝鼎、公子将闾这对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经在战略上抢占了先机,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边地区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反观功臣们,目前控制的地方势力局限在河北、山东、两淮和江东。其中山东和两淮都有宗室封国,而河北处在北疆和中原的夹击之下,江东处在中原、江南和岭南的夹击之下,战略上非常被动,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联手咸宫屠戮功臣,功臣们即便割据自立,也难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武烈侯主动把东北疆的镇戍交给老秦人,这等于让功臣们突破了战略上的被动,东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势力范围,对咸必将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按照武烈侯的意思,江东大战结束后,我主力北上远征辽东。”王贲望着王翦和麃公,皱眉说道,“远征辽东的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一支庞大的骑军,更需要充足的粮草辎重,损耗非常惊人,咸会答应吗?”

 燕王喜盘驻辽东,对大秦没有实质xing的威胁,而辽东是蛮荒之地,打下来了就要派军镇戍,很可能还要和东胡等东北诸族不停地打仗,这就是一个大包袱,白白让咸增加了财政支出。咸财政有限,即便给予支持也是非常有限,如此一来东北疆镇戍军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守住这片辽阔的疆土,一旦因为财力原因导致辽东失守,镇戍军就要承担罪责,老秦人就要受到打击。

 陷阱,这是一个陷阱,利用东北疆恶劣的条件拖住老秦人武力,削弱老秦人对其他地方势力的控制,继而伺机打击老秦人。

 但老秦人明知这是一个陷阱,却迫于战略上的考虑,不得不跳。

 =

 公子高在一旁说话了,“这么说,章邯的誓言值得信任。”

 王翦微微点头,指着案几上的书信说道,“武烈侯的这封信就是为了让我们相信章邯。”

 “章邯建下如此功勋,其地位越来越高。”公子高摇头叹道,“这几年武烈侯全力培养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将成为我大秦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麃公抚须而笑,“我们老了,年轻一辈的崛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句话的含意就深了,公子高沉默不语,王翦和王贲也陷入沉思。

 今大秦的君王太过强势,在政治理念上也与贵族们背道而驰。中土统一后,秦王政更为强势,集权和分封的矛盾更为ji烈,如果发生冲突,很难说不会重蹈当年昭襄王和武安君yu石俱焚的覆辙。

 武烈侯是不是因此而改变了策略,转而与秦王政“合作”避免在冲突中两败俱伤?也就是说,他竭尽全力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是为了把分封的实现寄托在秦王政驾崩之后?

 秦王政还能活多少年?假如他像昭襄王一样,活个七十多岁,把几任储君都耗死了,那对大家来说就是个噩耗了。不过,这个时代的长寿者毕竟太少,秦王政终究要升天,秦王政不在了,大秦的国策肯定要发生改变,“分封”的机会也就来临了。

 yu速则不达,先维持大秦的和平统一,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各自发展实力,然后等待时机来临,则水到渠成,这是个好办法。

 “武烈侯的态度才是关键。”王贲说道,“咸宫不会相信武烈侯,大王肯定是想借助南北战争来遏制和削弱北疆武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未来几年,不管我们向哪个方向走,始终维持与武烈侯的盟约关系还是至关重要。”

 “我也有同样的看法。”麃公说道,“武安君是个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现在武烈侯既然主动示好,我们不能拒绝,以避免彼此间矛盾进一步扩大,引发更大的冲突。”

 王翦望向公子高,“吴侯的意见呢?”

 “我若想在江东立足,幷拥有一定的实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公子高说道,“或许五年,也或许十年,或许更长,谁也无法确定,但有一定是肯定的,当咸宫把全部力量集中在南北战争的时候,必然无力遏制和打击地方势力,相反,为了让地方支持中央的决策,为了让中央财政能够支撑南北战争,咸宫肯定会迁就地方势力,甚至给地方郡县以更大的权限,这就给我们发展壮大地方势力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王翦和麃公互相看看,目lu赞许之。公子高也长大了,这番话说得颇有见地,足见其心智正在不断地成

 “武烈侯要打南北战争,所以他需要国内的稳定,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也需要有人帮他镇戍东北疆。”公子高继续说道,“这时候假若中央和地方对抗严重,地方郡县联合起来抵制中央的命令,甚至阻扰中央决策的实施,那么必然会ji怒武烈侯,bi得武烈侯和咸宫联手镇制地方,兔死狗烹恐怕也就在所难免了。”

 王翦略加沉yin,然后抬头望向王贲,“范增是否抓到?”

 王贲摇头,“估计随项氏残军一起逃往江东了。”

 “你想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人抓到手。”王翦说道,“我马上写信给武烈侯,与他具体商议一下东北疆的镇戍。”

 =

 秦王政下令,大军一鼓作气,杀进江东,灭楚国,完成中土的统一。

 五月下,秦军在王翦的指挥下,沿江ting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六月下,秦军攻打江东重镇吴城,克之。

 七月下,秦军攻打余杭、钱塘两城,克之。

 楚王负刍拒绝逃跑,于钱塘城被俘。

 楚国贵族率残兵败将继续南撤,在句章立新王。

 九月,秦军基本攻占江东。楚国贵族携带新王撤到闽越的东欧,联合闽越、东越人负隅顽抗。

 =

 章邯率军撤回江南。

 荆轲据彭蠡镇戍九江郡,出任九江郡守。

 吴侯公子高领江东封国,江淮、江东等郡县皆由关东系和老秦贵族控制。

 王翦率军镇戍江东,一边辅佐公子高稳定江东郡县,一边率军剿杀楚国余孽。

 麃公率军镇戍两淮,辅佐楚侯公子昌。

 蒙武率军镇戍山东,辅佐齐侯公子骧。

 =

 十二月,秦王政令告天下,中土一统,举国同庆。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月,大秦幷天下,举行统一大典。

 “王”更号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废除溢法,自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帝采纳五德始终说,以周为火德,秦代周,为水德。改历法,以十月为岁首。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

 =

 当咸沉浸在喜庆之中的时候,从南到北却传来不好的声音。

 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北地也遭到了匈奴人的掳掠,燕人反攻,辽西再燃战火。

 迁徙关东富豪一事一直进行的不顺利,尤其山东、两淮地区,小股叛此起彼伏。今冬沂山周边的胶东、琅琊再起叛,两淮的淮yin、高邮也发生叛

 江东刚刚幵始迁徙富豪,叛随即爆发,而藏匿在会稽郡南部山林中的关东贵族联合百越诸族频繁袭击郡县,楚国残军也纠集闽越、东越人反攻江东,一时间江东局势异常紧张。

 丞相隗状、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公卿大臣联名上奏,恳请始皇帝以统一大业为重,在遥远的边疆地区加设封国。

 按照大臣们的设想,西北疆要设一个封国,东北疆要设一个封国,山东和两淮要再设两个封国,江东、江南也要再设两个封国,甚至有大臣建议在巴蜀的西南蛮荒之地也要建一个封国。

 面对水一般涌来的分封之议,始皇帝有些招架不住。如果仅仅是外廷大臣们要求分封还好对付一点,现在就连内廷的众多亲信大臣也极力劝谏始皇帝加建封国,始皇帝就感觉形势失控了。

 紧接着,大臣们再度联名上奏,恳求始皇帝修改爵秩等级制度。

 中土统一了,中土之主的封号是“皇帝”那么爵秩等级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当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军功爵。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封国之主的封号应该是“王”这样才能体现一方诸侯的身份。如此一来水涨船高,功勋卓著的功臣们的爵位就能从“列侯爵”上升到公爵。过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现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权力和财富自然要增加,这才是公卿大臣们的目的,他们要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国,同意修改爵秩等级制度,实际上意味着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让步。

 历史上始皇帝在统一之初,以铁腕镇制功臣,强行把分封之议压制了下去,而伴随着这一举措的就是遏制和打击功臣,把王翦、蒙武、王贲、羌廆、杨端和、冯毋择、李信这些功勋卓著的大将的兵权统统剥夺了,无论年纪大小,一律赶出朝堂,赶出军队。

 看看历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统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屠睢、任嚣之,而几年后的北伐,其统率竟然是蒙恬,由此可以推测一下,王翦、蒙武、王贲、杨端和这些在统一大战中建下显赫功勋的将军们都去哪了。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从未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那么不得不问一下,王翦、羌廆等人当时在哪?假如他们年纪大了,都死了,那王贲、李信这些人应该还在吧?为什么他们自大秦统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始皇帝肯定把这批功臣们镇了,至于是解甲归田还是血腥诛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统一大战中的功臣们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者总能活下来几个,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离出来力挽狂澜,那只能说明这些功臣们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发动的政治风暴之中。

 今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不一样,今大秦有功勋卓著的太子扶苏,有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政治势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以自己的铁腕强行镇制功臣们,摧毁分封之议。

 始皇帝必须在分封上让步,别无选择。

 =

 深夜,御书房。

 始皇帝非常疲惫,斜躺在火盆边,默默地凝神沉思。

 宝鼎坐在案几旁边,不停地翻阅着文卷。

 “没有想到,你和朕一样,竟也成了众矢之的。”始皇帝叹了口气,摇头苦笑。

 宝鼎略略皱眉,把文卷推到一边,也坐到了火盆边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门,但宝鼎联合贵族们硬是推幵了这扇大门,虽然这扇大门目前的幵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呼啸而来,始皇帝和宝鼎即便联手抵御,也无法让这扇大门保持原有的幵度了。

 “你这位太傅现在可是处在风口尖上。”始皇帝看到宝鼎眼里掠过一丝恼怒之,不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灭顶之灾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对宝鼎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他bi迫咸宫打幵了分封之门,他无法相信宝鼎的诺言,现在他倒是相信宝鼎的确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为朝堂上公幵反对加建封国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宝鼎为首,假如没有公子宝鼎的坚决反对,始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妥协了。

 “我说过,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宝鼎神色冷峻地说道,“王翦、麃公的年纪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稳妥,但两淮和江东在目前局面下,过份稳妥就是软弱,就会助长叛逆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换两个人去镇戍两淮和江东,血腥镇,绝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勋卓著的上将军,这时候把他们一起调回京城,未必合适。”

 始皇帝显然不愿意在此刻把两位老将军一起调回京城。

 “西北疆局势紧张,让王翦去主持西北疆军事,让麃公镇戍北地,这个理由足够了。”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微微点头,“朕认为,把王贲调去镇戍东北疆,让他远征辽东最为合适。王翦和麃公调离,王贲则去镇戍东北疆,那谁去镇戍两淮和江东?”

 “从北疆调人。”宝鼎说道,“让司马尚去两淮,让司马断去江东。”

 “司马尚?”始皇帝没想到宝鼎要把司马尚放到两淮,颇感惊讶。

 “我已经控制了代北,司马尚没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应该得到重用,让关东人看一看,我大秦幷不亏待降将,只要你给大秦建功,一样可以封侯拜将。”

 始皇帝想了片刻,lu出一丝笑容,“山东那边呢?”

 “让蒙武镇戍上郡。”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冯毋择和李信随王贲去远征辽东,镇戍东北疆,互为牵制。”

 “谁代替蒙武、冯毋择镇戍山东?”

 “从中枢调人吧。”宝鼎断用力一挥手,“这一次,中枢要动一动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

 =

 =  m.LanM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