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集外集 下章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
 《阿Q正传》序

 这在我是很应该感谢,也是很觉得欣幸的事,就是:我的一篇短小的作品,仗着深通‮国中‬文学的王希礼(B.A.Vassi-liev)(2)先生的翻译,竟得展开在俄国读者的面前了。

 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3),说是⾼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枯死了,像庒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

 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国中‬实在算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还是未经⾰新的古国的‮民人‬,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国中‬的人生。

 我的小说出版之后,首先收到的是一个青年批评家(4)的谴责;后来,也有以为是病的,也有以为滑稽的,也有以为讽刺的;或者还以为冷嘲(5),至于使我自己也要疑心自己的心里真蔵着可怕的冰块。然而我又想,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那么,这一篇在毫无“我们的传统思想”的俄国读者的眼中,也许又会照见别样的情景的罢,这实在是使我觉得很有意味的。

 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六⽇,于‮京北‬。鲁迅。

 著者自叙传略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亲是读书的;⺟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6),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弟子‬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师学堂(7)了,分在机关科(8)。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9)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10)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本的维新(11)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战争(12),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国中‬人因做‮探侦‬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国中‬还应该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画(13),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亲和几个别的人(14)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国中‬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理生‬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命‮府政‬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京北‬,一直到现在。(15)近几年,我还兼做‮京北‬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16)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了我的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只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其余还散在几种杂志上。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国中‬小说史略》。  M.lANmxS.Com
上章 集外集 下章